第236章 灵前立誓(构思这一章时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第2/3 页)

修真美利坚类型小说 东方胜 162 字 2024-02-24 03:40:36

爵士知道这是对方故意打脸不理睬就行了,但是,为什么我这么恨啊。

此时,另一个一品大员来到了英国的公使馆。这人就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丁汝昌来京是来报销军费的——打完了有硝烟的战争后,这些领军大员还要和户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就连翁同稣刚署理户部的时候,也参与过处理云南军费报销舞弊案。

咸丰年间,当年曾国藩在和户部讲核销军费回扣价钱的时候,被咸丰皇帝闻知,咸丰皇帝感于曾国藩一心为国,特旨湘军军费实报实销。本来曾国藩可以用这道旨意省下户部回扣的,可曾国藩最后还是按照讲好的价钱(依稀记得是二厘五)给了户部回扣。

户部上下人人都夸曾国藩会办事。像是年羹尧、胜保那种仗着皇帝宠信就开始膨胀自大的领军大员,简直是自寻死路。

户部尚书是翁同稣,所以,户部下面的官员是知道翁李矛盾的,丁汝昌一来,户部就狮子大开口,叫了六厘的天价回扣。

丁汝昌又不是第一天从军,知道户部核销最高也就是六厘的回扣了——吃到这种回扣的基本是打了败仗要倒霉的那些人。

自己打了一个胜仗,不说给个最优惠的二厘五,三厘是丁汝昌的底线——丁汝昌也知道自己面子没有当年的曾国藩大。

双方几天都在八大胡同里讲价钱——这种事虽然连皇上都知道,但是不合适在部堂里讲的。

总算丁汝昌仗着海陆军大捷的威风,讲到了三厘。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三厘也能让户部过个好年了。

这场甲午战争耗费的银两是以千万两白银为单位计算的,仅户部拨款买船一项就达到了六百五十万两白银。每一千万两白银的三厘就是三万两,问题是户部什么都不用做啊,这等收入是各地将领们打完仗自己送上门的——咸丰皇帝哪怕知道这件事,也没敢动这些人的利益。曾国藩哪怕有了皇帝特旨还是要乖乖交钱。

这京城八大胡同,距离使馆区实在是没有多远,而八大胡同又以消息灵通著称,京城什么消息最近的就是在八大胡同里流传。

也包括了帝师翁同稣死于英国公使馆这件事。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何况八大胡同距离英国公使馆连十里的直线距离都没有。

丁汝昌听闻后,立刻穿上官府赶去了英国公使馆,已经是第二波了。其他如仵作其他公使馆成员已经早到了。

一身官服加红顶的丁汝昌进入后,看到翁同稣的尸身仍在屹立不倒。

丁汝昌虽然不是进士出身,却也听闻过楚地干将莫邪和眉间尺的故事,丁汝昌想到这里在警戒线之外撩起官袍下摆跪在翁同稣屹立尸体面前磕了三个头,朗声说道:“松禅公鉴,我辈军人必定杀尽侵略者以告慰松禅公在天之灵。有违此誓,人神共诛之。还请松禅公安心上路。”

说也奇怪,丁汝昌话音刚落,翁同稣的手上提的头突然闭上了眼睛,屹立许久的尸身轰然向后倒下砸起一片烟尘,手中的短刀也落在地上。

丁汝昌离开后没多久,翁同稣的家人也带着棺材来了,按照遗书来这里收敛翁同稣的尸身。

这一事半日间哄传京城。不说翁家对丁汝昌感恩戴德,就是户部都主动提出以后北洋海陆军的军费报销实报实销,一厘的回扣也不要了。

丁汝昌这时候当然不会犯傻,他的老上司可是拼命做官的李鸿章,也不会看他犯傻的,仍是按照讲好的三厘价格报销军费。

这一下,丁汝昌除了能打仗之外,又多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光环,真是人人交口称赞。

不过,朝廷户部尚书空缺暂时能让户部侍郎署理,军机大臣少一个暂时没什么关系,总理大臣这时候可不能少人,想来想去,光绪慈禧还是想到了李鸿章。毕竟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