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刺客们都是傻x(第2/3 页)

种田之妇唱夫随 背带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鱼符,没有鱼符的人问都不要问,肯定是有问题的,谁舍得白花花的粮食不领?且领鱼符只需按个手印,一文钱也不要花的。

第二天一大早,长安府衙内已经关了二十多人,有的是躲在破屋有的是在金吾卫来检查的时候心虚逃跑的,这些人都是没有鱼符又说不清家住何处要去往何处。

三郎按照慕扶疏提供的方法,将鱼符的使用率提到最高。

没有鱼符的人不能住店、不能买房买地、不能开店铺做生意、更不能参加科考……

鱼符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而办个鱼符看似免费又很简单,却也很是严格。首先需要家中户口,单身的要左邻右舍至少四人担保,其中还要有一个族老或者村长或里长,若是别处迁来没有证明人的,需找出同乡,用方言证明出处,如果以上都不能做到,那就只能领临时鱼符,每隔三月去府衙登记一次,满三年后在当地置业,才可转为正式鱼符。

刚开始这一举措实施起来很是繁琐,户部也颇有微词。虽然有崔元启压着,但盛康元年外地迁徙来的人实在太多,负责办理鱼符的官吏忙的几乎要罢工。最后还是崔崇瑜帮忙,借出了金吾卫帮着调查走访,这才减轻了负担,等一切上了轨道,崔元启和户部官员明显感觉到了人口计算再也没以前那些紊乱,按照百家姓排列的户口本也简单明了,连崔元启也连声称赞杨三郎真乃慧人也。

此次大“临检”,凭借着有无鱼符还真查出了一批有问题的人。虽然没找到崔扶娇和那个男人,却是抓住了几个奸细。

呃,王氏余孽也算是奸细吧?

这几个人是从江宁城过来的,他们的目的是找机会刺杀皇帝(你们真的好幼稚),为先帝报仇(真是王氏死忠)。

慕扶疏很想问他们是不是王寅思的好基友?全天下的人都唾弃王氏篡权,杨三郎上位不过是复国而已,毕竟杨氏才覆灭十五年,且王氏做了皇帝后并没有做什么对国家有利的事,反而害得大隋连年受灾加战乱,百姓们饿死的战死的无辜牵连致死的不计其数,要是让人知道王氏余孽还想着报仇,等待他们的一定是唾沫和锄头钉耙……

至于其他人,要么是犯过事的,要么是背债的,反正都不是好人,这次也算是一网打尽。

三郎和慕扶疏对于这次刺杀自然是心有余悸的,倒不是害怕被杀,而是完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时在场的百姓被砍翻了五六个,有一个砍中要害没有救回来,其余的都妥善安置,慕扶疏也给他们送了浸过空间水的药丸,都没有生命危险。对于死伤着都给予了粮食和银钱补助,这在百姓中间有引起了热议。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包括那些死伤者的家属都觉得他们的伤亡只能算是运道不好,要知道刺客要刺杀的是皇帝皇后,这个时候他们哪怕是用血肉之躯去挡也是必须的,当然他们实现不知道,之后那些伤着都很自豪,觉得自己也算是“救驾”有功的,家人也与有荣焉,在他们看来,朝廷能免费帮他们医治且有口头表扬就不错了,没想到的是伤者每人赏了两担大米,五十两银子!

那可是两担不是两石!还有五十两银子,都够盖个大院子了!

死者家属更是得了一百两银子和两担大米,家人都哭得不能自已,不是伤心的,而是感动的!

慕扶疏毕竟受过几十年教育,在她看来生命是最重要的,无辜伤亡的人总是值得同情的,那些钱物不过是买个心安。在她眼里好人坏人界限明确,就是该死的和不该死的。

刺杀事件两天后就是清明节。这一天三郎要出宫祭祀,慕扶疏没有跟,却给三郎穿上了大鹏羽毛编织的“防弹衣”,不但绑上了袖箭,还带上了两把小巧的连弩。

三郎的马车是特质的,路上不用怕有人暗箭袭击。祭祀场地是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