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原来还是好人多(第2/4 页)

妇唱夫随怎么理解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外面,等晒干了就一把火烧了。这草烧起来烟很大,不然倒是能当柴烧的。正忙着,围墙外走过来几个穿着短袄素裙的女人,其中一个年约四十的女子面带疑惑的看着林氏:“你是哪个?怎么随便住在别人家?”

林氏擦擦额头的汗道:“我是这家的女儿,我娘是林明月。”

“你是阿玉?”后面一个穿绿色夹袄的女人向前一步仔细看她的脸。

林氏微微一怔,笑容真诚许多:“四娘。”

这个四娘以前住在林氏隔壁的,两人自小相识。

见四娘认出林氏,其她几个原先见过林氏的女人也纷纷和她打招呼,问起她的爹娘。林氏心下一痛,低声道:“都没了,我这才带着郎君和儿女回来住。”

四娘惊愕不已,回头看向一开始开口的女人:“大嫂子,您看我们是不是和村长说一声,阿玉家还有五亩水田呢。”

大嫂子是村长大媳妇,闻言点头道:“我回去和阿爹说一声,你们先住着。那五亩水田现在大家一起种,按分成充作祠堂费用,你们回来了自然是要还给你们的。”

林氏点头,眼圈微红:“多谢大嫂子了。”

大嫂子率先走了,四娘和另两个女人留下来帮忙。其中一个林氏也认识,也是本村的,这几日正好回娘家,嫁了个姓胡的,如今人称胡嫂子。还有一个是外村嫁进来的,和四娘是妯娌。四娘嫁在本村,离这里也近。见屋子里地上坑坑洼洼的,回家拿了铲子来帮忙平地。等慕仲君回来,两间房的地都铲平整了。

大嬷嬷回去将林家阿玉回来的事说了,村长领着两个儿子儿媳,拎着一袋糙米过来了。林氏郑重向他问了安。村长年逾六十,一头白发,个头不高却很精神,两个儿子也是小个子,但是很壮实。

大家见林氏家当不多,也知道她过得不好,没有多说什么。村长将糙米给了他们,道:“你们家的五亩水田我们种了十五年了,当初和你阿公说好了七成归村里、三成给你们存着。我算了一下,大概是二十两银子,待明日就给你送来。这一茬种的冬小麦,明年就要你们自己收了。”

这里人种的是双季稻,秋季就播种冬小麦,与原来慕家那边的庄稼有些不同。

林氏没想到不但能拿回地,还能拿到银子,不觉激动的热泪盈眶。慕扶疏在一旁看着,发现慕家极品原来是特例,这些人才是真正纯洁质朴品质高尚的古代农民。

陆陆续续的有些得知消息的乡邻来探望,你一把青菜我两个鸡蛋的,倒是把那半间厨房地上放满了。等慕仲君拖着一棵大树干回来时,村长已经在召集人手帮忙修缮屋子了。

有了村长答应的二十两银子和带出来的十两银子做底,林氏和慕仲君打算重新建房。这里一大片宅基地都是林家的,也不存在占地之说。而且修缮老房子比重建要麻烦,不如先建新的,老的再拆掉。

林氏把商量结果一说,村长拍板了,先让小儿子挨家挨户去说一声,到时候壮劳力都来帮忙建房。又叫大儿子回去找黄历挑日子,等人都散了,才跟着林氏回屋,在一个不知道谁拿来的矮凳上坐了。问起了林氏的爹娘。林氏的眼泪不断滑落,抽抽噎噎的说起来。

慕扶疏在一边听着,被雷的全身无力,原来极品真的处处可见。

林氏的爹是入赘的,也就是上门女婿。当年林氏的外公外婆只生了一个女儿林明月,林氏外公在蒙阳城开了个小铺子,看中了铺子里的小伙计陈春,就招了上门女婿。后来林明月生下林氏后一直未有身孕,林家二老身体也不好了,陈春倒是孝顺,将铺子租了出去,和林明月一起回乡下照顾两老。

林氏七岁时外婆去世,外公也病入膏肓,担心自己走后女儿无依无靠,便留了心眼,当着陈春和族老的面将铺子契约交给了女儿,又说如果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