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积极向上的钱继祖(第2/3 页)

妇唱夫随怎么理解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大约是谁写了些不好的话,便举手要接三郎手中的卷子。三郎顺手将卷子递给她,清清嗓子道:“钱继祖何在?”

钱继祖?慕扶疏觉得这个名字好熟悉的说……很快她就震惊的看着手中的卷子,钱继祖三个大字豪放不羁写在卷面正中。

这时候底下一个略显阴柔的声音响起:“臣钱继祖见过圣人。”

此言一出,大殿里嗡声一片。

能自称微臣的自然是有官职在身。钱继祖,曾经是齐朝王氏宫中太监,也是王寅思最宠爱的男宠。

前朝覆灭,钱继祖也出了不小的力气,虽然他也是为了报仇。

三郎登基后,杨惟爱没有食言,奏请三郎,给他封了一个忠勇公,世袭三代。这里面也有对他父亲坚贞不屈满门横死的嘉奖之意。

不管钱继祖能不能有后代(目测是肯定不可能有了),圣旨上写的明明白白,忠勇公世袭三代,他抱一个孩子也好过继一个孩子也罢,反正这忠勇公是三代后始降。

杨惟爱钱继祖一直在江宁,这忠勇公也是在江宁封的,长安城很多官员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钱继祖这公侯之位说实话也没实权,不过是给了些银钱土地而已。

没有人能想到钱继祖会来参加科考。

虽然吧,大隋新政没有说太监和国公不能参加科考……就算除了几个关键人物,没人知道钱继祖不是真男人,但他确确实实是大隋不多的几个国公之一。除了杨翁和崔元启崔崇瑜之外,就是他地位最高了。

想起钱继祖的父亲钱鸿盛,哀帝十二年和杨翁、崔崇瑜一起参加科举,当年杨翁是状元,钱鸿盛是榜眼,崔崇瑜是探花。

如今杨翁和崔崇瑜位列三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钱鸿盛却英年早逝,子孙后代皆无,只剩下一个钱继祖还是个太监,这怎是一个惨字能形容的?

三郎百感交集,对钱继祖道:“忠勇公居然也来参加科举,朕真是……真是没想到……”

钱继祖肃然道:“臣是想凭借真才实学考一考,事先并无透露自己身份。”

是啊,考生的卷子上只有名字,不会写职位,更加没有哪个有官职在身的会去参加科考,完全是多此一举么!

三郎和慕扶疏却都知道钱继祖绝不是多此一举。

钱继祖出自书香门第,虽然家族不是世家,却也是世代书香。他父亲中榜眼时年纪也不大,将将而立,说起来要不是哀帝无能,王氏篡权,钱鸿盛也是一代能臣。偏偏那是个烈性的,居然丝毫不顾及自家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和王寅思对着干。他是死的轰轰烈烈,名垂千古了,却害了钱家。

钱继祖也许遗传了钱鸿盛的偏执,为了报仇进宫做了太监,丝毫不顾及钱家只剩他一根独苗,居然甘愿雌伏在王寅思身下……

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小小孩童之时就那样狠心对待自己,他的心思之深、计谋之狠,足令三郎和慕扶疏叹为观止。

彪悍如杨惟爱,也承认这钱继祖是个人才,只可惜他是个太监……

可是现在这个太监站在了殿试的含元殿上,答卷还被几个考官包括皇帝在内都高看一眼。

慕扶疏看着手中的答卷,只觉得重逾千斤。这样一个男子(这时候真不该想起他没有蛋蛋……),风华绝代惊才绝艳,只可恨他生错了年代,不对,是生错了人家……

可是,三郎和慕扶疏能在这时候说他是太监吗?

当然不能。

就算是太监又怎样,礼部下发的考生须知没有说太监不能参加科考啊!以前还有规定残疾人是不能参加科考的,可新政颁布后,连轻微残疾之人也可以参加科考了,除了瞎子聋子哑巴,其他诸如手脚不灵便或者五官有缺陷(之前有规定毁容或者脸上有明显疤痕、甚至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