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王钰终于领盒饭(第2/3 页)

妇唱夫随赞美词语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命人帮王钰洗漱换衣,又暗下命令将伺候王钰的贴身侍婢太监面首侍卫等等都拘了起来,发丧时一起陪葬。

这边找工作府乱成一团,三郎和慕扶疏在府外不远一处茶楼看戏。

公主府府门大开,有人将门廊下的红灯笼换成白的,门框上也挂上麻布,又有下人匆匆忙忙进进出出,乱成一团。

虽然有了崔扶娇主事,她毕竟还只是个十岁出头的小娘,对丧事也一窍不通,身边的嬷嬷也是怕事的,秉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心理,只要不是主子问的就绝对不开口,因此直到黄昏时才想起要给宫里报信。

这时候三郎已经打听到崔扶娇要将王钰身边的人陪葬的事,和慕扶疏商量了一下后就给了几个出来办事的公主府下人几锭银锞子,让他们悄悄把人放了,并将崔扶娇的打算告诉他们,让他们出来后到江宁城府台出求救。

虽然江宁城是皇城,也还是有府台的。不论府台老爷是怎样的人,只要有人去告状,那么事情就瞒不住。

于是天将黑未黑的时候,江宁府台大人被人从饭桌上叫了下来,说是门外来了很多人喊冤。

前朝隋炀帝时曾经下令,免除陪葬恶习,并且鼓励少放随葬品,用隋炀帝的原话就是:“放多了还是便宜了盗墓贼。”

隋炀帝的墓穴就很简单,据说里面随葬品就只有他用惯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金玉器物一应全无。

到了齐朝,王旭来也没有更改隋朝律法,不许用活人殉葬还是适用的。

那些找府台喊冤的就是状告长公主府违反律法,要将他们殉葬。原因就是长公主王钰死的不体面,说她是为了和面首鬼混,吃多了助兴药物才中风的。

因为那些告状的人都是跪在府衙门外喊冤的,这下整个江宁城的人继上午知晓皇帝是死于马上风之后,傍晚又得知公主是吃春、药导致中风最后死亡的。

王家的风评已经到了谷底。

本来王家上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不过是因为哀帝没有儿子,王旭来又握有兵权,大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认了新君。没想到王旭来篡位后,整个大齐开始年年天灾,民不聊生。去年又起了战乱,百姓更是怨声载道。

如今一切源头终于找到:王家秽乱不堪,怎堪登大位?

一时间关于王氏失德的消息喧嚣尘上,有些人更是摘下了身上的麻布,扯去了家中的白幡。

这是要内乱的节奏啊!

慕扶疏和三郎看戏看的津津有味,深觉王寅思就算登基也不可能力挽狂澜,就让他在油锅里多煎熬几日吧。

江宁城距徽州城不远,下午崔崇瑜就得知了王旭来驾崩王钰也去世的消息。他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下午没出来。

众人只当他伤心,其实他是愤恨,亦是无措。

当年的是是非非已经淡去,他却忘不了王钰那张丑脸趾高气扬的在他面前闪现:“……惟娘是野种……她不是姑父的女儿……若要保守秘密,须得休了她娶我……”

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只记得自己的手已经摸到了手中的剑,是谁拦住了自己?他原以为这是污蔑,没想到王旭来父子手中有崔元启的亲笔信。信中怒斥王家父子不要脸做下恶毒勾当,可怜崔元启竟不知和自己共度一夜的是先皇后,还以为是王家哪个庶女。

自己当时头脑发昏,又正值哀帝驾崩,王氏父子要挟他,若他不肯拟诏,便要将这信和哀帝的脉案昭告天下。

崔崇瑜现在想来,自己当时也是关心则乱,一心记挂着杨惟爱,怕她知晓身世愤而自尽,于是在王氏父子指使下矫诏,诏书上写着传位于承恩公王旭来。

崔崇瑜知道这诏书一出,自己的名声也就完了。

杨家还有很多后人,哀帝怎么可能将皇帝位传给自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