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试乘之后的狂想(第2/3 页)

妇唱夫随赞美词语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苦日子的补偿。

如今崔崇瑜倒觉得大娘是因祸得福了。

瞧瞧那船吧!居然不用人划的!因为锅炉房很热,里面也忙碌的很,一行人也就是在门口看了几眼,崔崇瑜发现那些巨大的机器下面有个炉膛,那些炉工往里面铲的黑色的东西就是煤。当年他在外行军打仗,也曾经过几个产煤的地方,因为种不出粮食都荒废了,百姓也都搬家,去了能长庄稼的地方。

没想到今天长了见识,那些被人嫌弃的黑石居然还有这个用场。回去后想了又想,他回忆出了好几个产煤的地方。

慕扶疏自然是知道哪里有煤矿的,虽然千年来地壳有变动,大体还是不会变的,至少几个大型煤矿她就知道在哪里。

崔崇瑜所说的几个地方,正是山西。

崔崇瑜见多识广,开门见山道:“我当年在山西大同时见过很多这样的黑石,那里百姓也少,因为这些地方难长庄稼。现在看来这些黑石做燃料还是不错的。若有需要,我可带人去山西挖一些。”

煤矿有露天的也有深埋地下的。但是慕扶疏没打算现在就大规模开挖,她还想去别的国家弄一点呢,这样既省了大隋的物资,又省了民工辛苦挖煤。她记得好像大同有露天的煤矿,不需要深挖就有的。这次出去的船只起码有二三十条,如果时间晚一些,造船厂再给力一些,说不定四五十条都有,燃料确实是大问题。远水解不了近火。

想到这慕扶疏干脆和三郎商量道:“干脆我们晚些时候,明年再出海,这样就能多造一些船,多带一些人出去。”多挖些金银矿石回来也好啊!

后面一句话才是最主要的,三郎当然懂,于是点头道:“也好。时间充裕些,我们也能多做些准备。”

崔崇瑜见慕扶疏采纳了他的建议,很高兴的道:“那我回去就组织人手去山西。”

三郎忙道:“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挖煤也有危险,我们要保证工人人身安全。”

崔崇瑜冷哼一声道:“这好办,去监狱里提些重刑犯出来,还有那些突厥人,养着他们成天修修路造造桥的,太舒服了,让他们去挖煤吧!”

那些被俘虏的突厥人一大部分都被送去做苦役,女人孩子流放到牧场养牛马羊,也算是给了条生路,但日子也过的辛苦,温饱就已经很难了,更别说其他。

慕扶疏不是圣母,这个时代规则就是这样,要是大隋被突厥打败,她和三郎杨惟、崔崇瑜、杨翁……她认识的那些人也会受伤会被杀死,或者去做苦力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和现在这些不过是让他们干活、并没受什么虐待的突厥人相比,大隋朝廷真的算是很仁慈了。

一下午的休息之后,哺食之前很多大臣要求见皇帝,这些人都还算做实事,对大隋也忠心耿耿。在“增长了见识”之后,不但不再阻止帝后出海,还强烈要求带上他们。毕竟那船看上去很结实,火炮威力也亲眼见识过,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大海中不需要司南也能准确定位。

慕扶疏如果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定会冷笑:愚蠢的人类!本宫不但能测出东南西北,经纬度也知道呢,你们这些没有见识的凡人怎么能理解现代化的东西……

不管大臣们如何群情激昂,指天画地立誓要随行保护帝后皇长子……三郎都是报以微笑,没有当场表态,只说回去后再商议。

群臣们只能兴冲冲而来,悻悻然而去。回去后躺在床上又开始安慰自己:毕竟现在人选未定,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到时候一定要带上大郎二郎三郎……嗯,小舅子也带上,还有表兄表弟……

好吧,这群人已经将前路漫漫的出海探险当作度假了。三郎和慕扶疏无法理解他们这么快的转变。确实,在这个他们认为“天圆地方”的时代,有了这样高大上的船只,让这群人以为他们已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