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乘船返回长安城(第2/3 页)

妇唱夫随的意思解释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经过数十代隋朝皇帝的陆续开凿,京杭大运河成为了迄今为止最长的运河。明清时代俗称的“苏湖熟,天下足”提前实现了。运河的开通,也是大隋发展迅速的一个契机,同样的,船只的简陋和所需花费的人工也是弊端,这条运河的作用并未得到最大的开发。

六月初五,留在成山的兵将和他们会合后,帝后起驾,自渔阳港口登船回长安。

除了“隋安号”,还有另外三艘船随行。这些船与历史上的龙船不同,不需要划桨也不需要拉纤。除了一开始遇到了一点风浪,进入运河后就顺风顺水,不过短短五日就到了长安。

灞河是陕西境内的一条河流,属渭河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北坡。灞河古称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是关中交通要冲,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灞河是所谓的“八水绕长安”八水之一。全长九十余公里,主要支流有清河、辋峪河、浐河。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原先有个小码头。为了接驾,杨翁已经在数天前就开始修整。好在上个月雨量充沛,灞河水位也够,不然“隋安号”定是驶不进长安的。

接驾的人马以的长公主杨惟和驸马杨翁打头,其他官员好奇的看着为首的大船,船身金灿灿的“隋安号”三个大字简直闪瞎人眼。用了明黄,自是说明这是龙船。可是这船为毛会在船身有几个黑漆漆的圆洞,里面伸出来的那个像是炮筒?

这是龙船还是战船啊?

杨翁身后跟着的杨惟早就跃跃欲试,撇开众人就准备登船。因为船身吃水深,故而停泊的地方是在河中,还要用小船搭起船板铺出一条路来,以供人行走。

三郎和慕扶疏还坐在船上等着铺好船板,那边杨惟已经踢踢踏踏上来了。见礼后显示了阿照一番,阿照很机灵的叫了阿母(外祖母),把杨惟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一顿劈头盖脸的乱亲后,抱着阿照就一层层的参观去。

崔崇瑜快一个月没见她,自然是亲自领着她参观,杨惟虽然也是见多识广,这样的大船却也是没见过的,恨不得下令让船再出去开一圈儿才能尽兴。好在崔崇瑜安慰她说过不几天帝后肯定会邀那些没去渔阳的官员登船游览,才将她劝住了。

回宫后自是一番接风洗尘。三郎还有很多后续的事情要处理,尤其是那些倭人的事,用慕扶疏的话说就是要狠狠敲杨允浩一笔。抱着这样的目标,三郎和杨翁周博端等人开小会去了。

慕扶疏和杨惟回了栖凤殿。双胞胎自然也进了宫,虽然比阿照大三个月,看上去却是差不多大小。也许是在娘胎也吃过一些空间食物,九个多月的两个孩子也已经开口了。

阿照虽然是外甥,却很大方的和两个舅舅分享他的吃食和玩具。吃点心的时候,阿照甚至很体贴的将香蕉凑到离他最近的阿明嘴边。

阿明越长越像杨翁,笑起来又有点像杨惟,也有点儿像慕扶疏,总的来说是个漂亮孩子。阿月却要阳刚一些,像极了崔崇瑜,一点儿也没有遗传到杨惟的美貌。好在崔崇瑜也是俊美无俦的,阿月也是个漂亮的小婴儿。

阿明个子比阿月和阿照都要小些。大约是平时都是宫人喂食,阿照自己抓住香蕉吃的正欢,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