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金碧辉煌大明宫(第2/3 页)

高情商的回复妇唱夫随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皇宫也都在最短时间内改建完成,各大家族纷纷出谋划策出人出钱,硬是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将整个大明宫改造的富丽堂皇,闪瞎人眼。

隋朝的皇城原先是在洛阳的,后来穿越而来的隋炀帝建都长安,之后经历了一次地动后洛阳的太初宫与长安的大明宫一并成为隋朝皇宫,只看当朝皇帝喜欢哪里。

太初宫相对大明宫来说要小破一些,大明宫却保存完好,宫内大型家居摆件都在,只是小型的能带走的之前物品都被带到了江宁城,当然,现在又被慕扶疏带了回来,且比带走时还多出许多,多出来的自然是王氏父子在别处搜刮,还有他们自家流传数百年的好东西,现在倒是便宜了他们装饰大明宫。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苑区。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约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唐代的大明宫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大明宫的面积是北京故宫的45倍、凡尔赛宫的3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固然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较古的方法,唐以后逐渐淘汰。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技术。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应该说技艺已相当纯熟。

为了新帝登基,大明宫先将几座主要宫殿整修出来,最主要的就是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原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主殿面阔十一间,加上副阶为十三间,进深四间,加上副阶为六间,每间宽53米。实测殿基高于平地156米,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27600平方米,四周有宽5米的副阶。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