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学童集体种牛痘(第2/3 页)

,要知道在现代很多中成药比西药还管用,那么问题来了:她缺少这方面的人手。

“我想开一个公立医院。”慕扶疏解释道:“就是朝廷开的。不光给人看病,还招一些有底子的大夫,我给他们一些医书,让他们找照着学习试验,银钱由朝廷出。”

慕扶疏刚穿来的时候就知道,现在的医馆都是私人开的,百姓无钱就别想进去。

这个时代的医者管理很严格,能称为大夫的都要有一张证书,和现代的行医资格证差不多,无证的就是一些道士铃医之类,走街串巷给穷人治病,时刻都有被告发的风险。

而一般大夫都是祖传,收徒弟也很严格,有张秘方就当传家宝,敝帚自珍,说实话医术还是很落后的。

慕扶疏在前世做慈善,做的最多的就是给家贫的患病儿童免费手术。

慕家名下也有几家医院,有自家开的也有投资占股份的,医院的猫腻她很清楚。其实给一些患儿免费手术花不了多少钱,若是病人自己出钱就不一样了,林林总总的费用加起来能吓死人。

朝廷开的医院相当于前世的公立医院,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免穷困病人的医药费。最主要的还是慕扶疏打算在大隋推广正规医院加医学院的形式,那些拥有一两张祖传秘方就不可一世的小医馆也该吃点苦头。

慕扶疏想起她刚穿来时没地方看医生就不寒而栗。原身就是因为失血过多救治不及才去的,想想就害怕——虽然便宜了她。

“医院的事来年再说,当务之急是种牛痘。”三郎知道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亲了亲阿照又亲了亲慕扶疏:“慢慢来吧。”

学堂要放年假,慕扶疏打算在年假前三天种痘,如果有反应也能及时处理。

十二月二十四日一大早,长安各坊的学堂里来了几个太医院的太医,所有的学童们都到礼堂集合,由太医们给他们检查身体。

这样的检查在入学前也有一次,从先生到学童们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就是原先放假的时间被延后了。大多数师生却还庆幸能在学堂多待几天——回了家可就没有这样暖的地龙和足量的饭菜了。

太医院除了居苒明院正就是熊医正资历最老。这次他被派的学堂是文渊坊的文渊学堂,这里的学童家境都不错,家里长辈也是当官的居多,居院正才钦点了熊医正过来。

对于种牛痘这件事,是皇帝和太医院之间的秘密。居院正听圣人说起的时候,根本就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虽然不敢当面反驳圣人的观点,私下还是不屑的。

这个时代能熬过天花的人百不存一,就连居院正也不敢保证自己得了天花能不能活下来。

对于圣人所说的牛痘种植法,居院正一开始就抱着怀疑态度。但是!圣人和皇后殿下当着他的面,将牛痘痘痂种在了一个宫女手上,三天后,那宫女还活蹦乱跳的。

居院正咬咬牙,将自己好多年前存下来作为医用研究的天花病人的痘疮小心的用在了那宫女身上,结果那宫女还是没事。居院正老泪纵横,觉得天花这种谈之色变的痼疾居然就这样被自己攻克了(您老忘了这全是帝后的功劳)……

居院正回去后激动的打了一天摆子,大手一挥,招来全太医院的太医商议,给学堂的童子们种痘。

对于这种牛痘是派什么用场的,居院正也没说,就告诫大家小心,要是接种的童子有不适的立刻上报,而后便将牛痘磨成的粉末发了下去——堪堪够十个学堂的学童们用的。

熊医正用一把小刀,在睁着惶恐的大眼的小童左臂皮肤上轻轻地划了一条小痕,那孩子年约七八岁,看着手臂上的伤口嘴一撇就要哭出来。熊医正忙拉住他手臂不让他动,轻声安慰道:“小郎是学堂的童子,将来是国之栋梁,可不能哭。”

边说边用小棒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