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入冬第一场赈灾(第2/3 页)

李咏夫唱妇随 清水菊石 146 字 2024-02-24 11:57:37

和棉衣棉被,琉璃匆匆去了,不大会儿功夫杨惟爱居然坐着轿辇来了,身上裹着轻便的羽绒长袍,脸色倒是很红润。见了慕扶疏皱眉道:“流民多吗?”

“不是很多,且都在外城。我估摸着更多的背阻在城外了。”慕扶疏知道这个时代的规则,也尊崇。说实话她也知道内城之所以没有乞丐流民,是因为被守城将士拦住了,外城那些大约也是前段时间进来的,而城外的根本进不来,城门隶将他们拦在城外,只让他们自行去找荒地垦荒。

现在天寒地冻的,哪里能垦荒?那些流民不过是听着杨氏重新执掌大隋,京城重设长安,都凭着一口气赶了来。开荒免税倒是好的,只现在季节不对。没想到到了这里还是要饿死!

玄武门外的空地上已经搬来了锅灶开始煮粥。慕扶疏将玉米地瓜等都拿了出来放在锅里一起煮,百姓们能吃饱的同时也能见识到新物种,同时一边也有人给他们讲解这些新物种是什么,怎样种植,收成如何。

另一边的棉衣棉被也开始有条不紊的发放。如慕扶疏所料,人并不多,也就一两百个,更多的应该是在外城。

杨惟爱派了周家两兄弟去外城打探,果然,两人回来后面色不大好,说是外城起码聚集了数千人,且已经有人生病死去。

杨惟爱看向慕扶疏,担忧之情溢于言表:“大娘,粮食和衣被够吗?”

慕扶疏点头:“够的,阿娘放心吧,我这就去。”

这边慕扶疏他们装了五大车粮食衣被出门,那边三郎也听说了城外有流民的事。他现在住在宫内,不能有事没事就找大娘商量,不由埋怨起事件过得太慢,要是他和大娘成亲了就能总在一处,遇事也能有商有量的了。

出了玄武门。慕扶疏遇上了三郎和杨翁。

新帝登基,百废待兴,就是崔崇瑜和杨翁再挂心杨惟爱,该做的事也不能不做。

崔崇瑜现在是兵部尚书,一大早就去了城外校营。而杨翁顶着户部尚书的头衔,因着流民和国库空虚的事着急的不行,跟着三郎到城外。不想正好遇到慕扶疏。

三郎和慕扶疏相视一笑。下马甜甜蜜蜜的牵起了手走在前面。杨翁猛的拍了拍自己的头,真是忙昏了,怎么忘记了这古古怪怪的大娘?

身后五辆大车上堆满了粮食和衣被。车子走的并不快,到外城城门时接近正午。城门开着,能进得来的不多。

慕扶疏和三郎没出去,而是先登上了城楼。底下黑压压一大片人。靠着城墙或就在城外席地而坐,还好身边都燃着篝火。雪后的天气还算晴朗。气温大约在零下两三度左右,慕扶疏他们穿着羽绒棉衣不觉得,那些穿着好几件单衣或者夹衣的人烤着火都在发抖。

三郎脸色冷峻,低声道:“大娘你瞧。这就是我们的大隋朝。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将会在大雪中冻饿而死……”

慕扶疏叹了口气:“三郎,这不是你的错。你才刚登基。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切都要慢慢来。你瞧。”她指了指身后缓缓往城外去的大车:“有了这些,他们不会死。”

三郎摇头:“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难道你打算自己养着他们?”

慕扶疏摇头:“你还是急躁了。我这是救急不救穷。等过了这个冬天,我们教会他们钟新粮种,教他们种植棉花,养殖家畜,纺羊毛、织毛衣、做羽绒衣,明年冬天一定不会再有冻饿而死的人。”

三郎看着慕扶疏,微笑着:“大娘,我有没有说过,若没有你,我根本不会想做这个皇帝,也做不了这个皇帝?”

慕扶疏偏头想了想,诚实点头:“确实,没有我,你还在林家村捕鱼呢。”

三郎哈哈大笑,一点不觉得大娘说错了,连连点头,还对着身后的杨翁道:“大娘说的不错,若不是她,我们叔侄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