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奉京事变(二合一)(第2/4 页)

李承运的谋士们意识到这是敌人在使阴招,立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很快就有一个说法在大梁各州广为流传。

国公爷说了,开州的乐师学堂只招收户籍在他所辖五个州的学生。

一时举国大哗,这已经是七月底了,离年底不足半年,这等事宁可信其有,万一到时候真有如此限制,现运作可来不及。

很快便有人发现了其中的玄机。

这时候往开州落户不好落,但彰、白二州多年来饱受战火蹂躏,尤其沿海一带,差不多十室九空,有人想来这些地方落籍,当地官吏大开方便之门,随口编个理由,买地买房,手续在短时间内便办好了。

等开了头,便已经不单纯是乐师的事了,而是江北关中等地的老百姓开始大规模地往彰、白二州逃难,以期能在李承运治下过上太平日子。

这些都是好现象,离水方面乐见其成。

有人才有其它,没有人口,别说五个州,就是十个州都百搭。

等到八月上旬,流言传着传着变了味,不知由何处刮起一股怪风。

不知是谁把平雄岭斗乐那事又揪出来大肆宣扬。

原本谭大先生和文笙斗乐打成平手,很多人都觉着大失所望,时间很短,众人费了不少周折赶去,结果既没见着人,也没听到声,在大家还不知道开始的时候已经结束了。

这场斗乐只是叫天下人对顾文笙的实力有了参照,和谭大先生平手,那便是尚不及谭老国师,天下第一不可能,天下第二也很勉强。

可话说回来,顾文笙年轻啊,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加以时日,必定能与谭老国师分庭抗礼。

这就够叫人羡慕嫉妒恨的了,这会儿突然又有人说,平雄岭斗乐实际上是谭大先生输了,输得还很惨,短短几个回合便一败涂地。谭大先生忍辱含恨,被逼着答应了顾文笙很多条件,诸如立刻返回奉京,放弃追究谭家子弟的下落,和钟天政尽释前嫌以及谭家上下不得帮着朝廷讨伐李承运等等,这才得以保住了颜面。

此时纪家军已在开州、邺州边境和朝廷军队全面开战,吉鲁国的铁骑也压了上来。文笙辗转各处。以期将己方的死伤降到最低,没有空闲理会其它。

还是远在奉京的杜元朴传信提醒,文笙才意识到不妥。

有人试图将水搅浑。加大她与谭家的矛盾,从中渔翁得利。

她和谭大先生若是斗个旗鼓相当,这等程度的挑拨谁都不会往心里去,这计策毒辣就毒辣在谭大先生是真的输了。可想而知,这流言传到他耳朵里可有多刺耳。简直每一句都在戳他心窝。

怎么办?写信去解释?

他会不会又像上次那样丢在一旁?

据杜元朴言道,谭大先生从平雄岭下来之后没有多停留,即刻回京,回去之后就没再露面。

不但是他。国师府大门紧闭,进出的人都是行色匆匆,文笙请他重点关注的梁承更是失了踪。半点消息也没打听到,无法判断白云坞那事谭家查到了什么程度。当家的谭老国师下步有什么打算。

文笙越想越觉头大,心念一动,生出亲自走一趟奉京的想法。

奉京有自己人在,杜元朴亲自坐镇,指挥斥候暗探行事。

还未等她把这个想法和李承运说明,并与杜元朴先通个气儿,八月的奉京接连出了几件大事。

建昭帝的亲弟弟铭王杨安薨了。

铭王虽然因为身体过于肥胖,一直不怎么康健,但他岁数和建昭帝差了不少,还在壮年,怎么也不到寿终正寝的时候。

而且李承运和这小舅舅关系一直不错,在京里时便得了他不少照顾,如今战事再起,京里杨昊御大权在握,这节骨眼上铭王突然离世,怎么都透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