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3 页)

一世富贵女主角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骑射技击?”徐平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那些不需要学的,只要照着做就好,最多算练。你进士出身,自幼熟读诗书,我便以我们小时练字来讲好了。小时候我们练字,多是先摹,后临,再学,到了最后才能自成一家,有自己的神韵。虽然不是每一个人的字学成了之后都能够写得好看,但总是与其他人不同。摹、临、学,这便就是练字的阶梯。摹是断然不能称为学习的,临只能算是初登门户,只有过了这两步,才能算是开始学写字。打仗也是一样,同样有三个阶梯。”

明镐倒没想到徐平真能讲出一番道理来,肃然道:“下官愿闻其详。”

“跟学字时先摹历代书家之作一样,初习战事,自然是先懂排兵布阵,如何行军,如何扎营,弓要如何开,刀要如何砍,枪要如何刺。定西城这里,习这些不叫作学,而只能叫作训练。习骑射刀枪,擒拿技击,训练的是士卒,习排兵布阵,行军扎营,训练的则是低阶统兵官,营指挥使以下。再向上的军官,就必须要学了。学什么?排兵布阵,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排兵布阵,行军扎营,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行军,这样扎营。未战之前,就应当从机宜等收来的情报里面,推断出来敌要如何作战,我要如何应对,料敌先机。”

明镐看着徐平,突然展颜:“经略的话,我这样讲不知道对也不对。士卒习技,低阶统兵官习术,高阶统兵官则要习道。”

跟聪明人讲话就是痛快,徐平一拊掌道:“不错,也可以称作技、术、道。韩非子论取士,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话不错,可总有人解偏。宰相起于州部,而不是取自小吏,起于卒伍的是猛将,而不是一军之帅,为何?打仗不是街头泼皮打架,身强力大十人八人时用处巨大,到三五百人时就不如勇猛敢拼了。所谓猛将,是临阵时敢冲敢杀,能够冲锋陷阵的。三五百人时猛将有用,到了成千上万人,只是敢冲敢杀,就没有大用处了。此时更加有用的,是知道从哪里冲,从哪里杀。而这些,冲杀上一辈子,也是学不到的。真正的一军之帅,都是善于学习,把这些道理明白于心。”

量变会引起质变,这道理简单明白,但就是有人不相信,非要在简单粗暴的路上一走到底。军队中的官和兵有不同的职能和定位,绝不仅是阶级和待遇不同,而是他们面临的任务和要做的事情有根本的区别。一个好兵未必就是一个好军官,而一个好军官也未必能当好一个兵,这个道理本来很浅显,却偏偏好像没人知道了一样。如今的禁军,实际上就是用士卒的标准来要求军官,你要把军官的教育单独另列出来,反而成了另类。

武举重策论,说明定这些制度的人脑子没有糊涂,在将来及以后,军官的教育从来就是这个路线。但怪异的是,重策论选出来的武举却与军队格格不入,没有用处。于是便有官员说策论那些理论无用,将校选拔,还是要从士卒中挑勇武有力的来。不但是这个年代有人这样认为,怪异的是千年之后还有人这样认为,全然不看看全世界的军官是怎么培养的。按照正确的路线选拔的武举不能成为军队的中坚,只能说明军事制度出问题了,反过来认为选择机制有问题,那就真地让人猜不懂这种思路是怎么来的。

自五胡乱中原,到唐朝安史之乱前胡人彻底主导天下的军事力量,改变的不只是中国的军事制度,还有军事文化。战争的组织、策划等等精细操作被废弃一空,对军事的评价成了个人的勇力、胆气这些细枝末节,能打好仗才怪。对于农耕为主的中原来说,组织能力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这一点,就只能任人宰杀了。

这一点不只是对汉人,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军事力量也是一样。军事终究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来自于以经济为主的社会基础,并不是你想不变就可以不变的。历史上契丹被女真打败了,说是因为他们汉化了,女真又被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