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故意激怒(第2/2 页)

老娘心理学博士 进宫 鹿时七 140 字 2024-05-10 15:03:58

修通田地与河流之间的道路,将泛滥的河水引入农田,而且没有花太多的银子,怎么两广就总是不行呢?

王得全可不敢接这话,一旦他接了,就是宦官干政了,会被大臣言官们批斗死的。

宣武帝也不是为了让他接话,自顾自道:“说到底还是官员不尽心,一个个的都想着中饱私囊,半个做实事的都没有。”

若是人人都能像姜爱卿那样,在其位,谋其政,那这天下还需要他这个皇帝事事亲力亲为吗?

姜爱卿虽然是文官出身,但自从升任刑部尚书之后,已经连连破了京中几个大案了。

就连上一任刑部尚书收受贿赂造成的冤假错案,也被姜爱卿翻了出来重审。

现在京中的百姓,谁不夸一声姜爱卿是青天大老爷。

最难的是,面对百姓的爱戴,姜爱卿也并不独揽功劳,将手底下得力的属下全都论功行赏,而且每当有苦主向他道谢,要送吃的用的给他,他总是拒绝。

直言他今日能在刑部为百姓们主持公道,全都是皇上知人善用,从不包庇犯了错的官员,才让他敢不顾贪官污吏的利益,为百姓做主。

宣武帝的心腹巡城官近日来进宫禀报时都在感叹,京城百姓的凝聚力,对皇朝的恭敬度,都比从前提升了几个度。

提起皇帝,没有不夸他是个明君的。

两广的官员若是能如此,何愁不天下大同?

正因为姜堰昆行事作风深得帝心,宣武帝今晨才会传召几个鸿胪寺的小吏。

是的,不是召见鸿胪寺卿,而是平日里根本就没有机会面圣的微末小吏,问了一下姜堰锡平时的为人处事,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些小吏整日在官署里整理文书,这辈子也没见过比寺正还要大的官,皇帝问什么,他们就答什么,一点也不敢夸大,更不敢说假话骗皇帝。

而得了姜堰昆指教的姜堰锡,本就为人和善,不管是对寺正还是小吏,都一视同仁。

而且寺正有时候出现错误,姜少卿还会指出来,并不让底下的小官背锅,因此与寺正经常在官署里吵架。

姜少卿又是皇上指定的,寺正拿他没办法,只能在政务上为难他,他也没有怨言,兢兢业业的把自己的本职做好。

宣武帝此时心里已经在想,什么时候能把两广总督撸下来,把姜堰锡换上去了。

至于珍嫔的父亲,二品大员不是皇帝为他设想的尽头。

再磨练几年,还有比两广总督更好的去处。

“皇上!皇上!不好啦不好啦!珍嫔娘娘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