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0章 谈判策略(第2/4 页)

工作可以用游戏的推广效果为依据,降低无效创作。而是一种长效机制,整体提升游戏公司研发游戏的成功率,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属于基因,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是底蕴。

在天朝的游戏市场上,每年发行的游戏不计其数,只有不足百分之一能够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以至于大多数游戏公司都开始追逐IP,为什么呢?就是为了热启动增加发行成功率。

小游戏这套方法直接筛选出游戏玩家作为热启动的种子用户,和单纯的IP改编游戏有着本质的不同。相当于迭代了原先的办法,不但获取的是更精准的游戏目标用户,而且还能利用小游戏的扩散属性增强IP的影响力,尽可能多的得到粉丝和关注。

于是另一个问题产生了,小游戏IP计划用商业的视角来看其实属于模式创新,但并不是什么技术壁垒,那么有没有可能直接跟风?有没有可能通过强大的集团作战能力把整套流程跑一跑?甚至比巴人游戏做的更好?

如果能,那么谈判中显然更主动。

但是很难论证,因为走完一套全流程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从IP的打造开始,到小游戏的制作和上线,到激活病毒性转发获取玩家,然后游戏公司开发对应的大型游戏,最终目的是做出利润。其中环节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失败都会丧失一次尝试的机会。

所以它的论证工作就显得非常的虚,因为提出这套结构的巴人游戏都才刚刚开始跑流程。如果不是游戏,而是其他什么商业行为,阿里基于自己庞大而漫长的经验积累都能得到结论,唯独游戏这个领域,对不起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积累。

因此它的价值是个未知数,那么拍钱其实也是一个选项,甚至是阿里最擅长的选项。并购过来刚刚好,换成自己推动,继续跑。

只见楚垣夕一摆手,“不能剥离的话那还是要加一点的。之前张铭找我聊过,他愿意只买小游戏IP计划,让我分拆出来,愿意给我20亿。”

这事声叔知道,但是不知道结果,此时一听,心脏顿时剧烈的收缩!什么什么?这玩意能值20亿?卖啊!愣着干什么?

结果楚垣夕说:“但是我不能卖,您在前边,我得先听您的意见。”

声叔心脏“砰”的一下张开,简直受刺激了,心说我这是遭了什么罪啊,来听这种谈判……

但老樊不温不火:“那个时候你的小游戏还没‘一言难尽’呢吧?”

“话不能这么说啊樊总,小游戏的数据跟别人比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我自己定的标准太高了。再说这么一套体系绝对能够夯实公司业务的,价值肯定有,只是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高了而已。”

……

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之中声叔大开眼界,楚垣夕不断强调300万DAU并不是《动物公司》的上限,因为巴人没有直接买量,全部都是自然吸粉,这个游戏其实比表现出来的数据更好。

而老樊则鲜明的指出作为培育IP的方式,买量不好,对小游戏IP这套计划很不好。虽然买来的玩家也玩你的游戏,但是还得靠运营转化几波,过滤掉一大批之后才能留下成功转化的IP粉,远不如自然吸来的玩家,很容易就是IP粉丝了。

但楚垣夕又摆出数据,79%的次留,48%的周留存,无论怎么说至少《动物公司》的根基是妥妥的,1000万DAU之前即使从纯的游戏运营的角度来看买量肯定是赚的,单就这个游戏而言卖钱也能卖不少呢,何况是和《动物公司》IP挂钩的,未来还有迪士尼的加持云云。

老樊不为所动,IP粉丝的留存率本身就高,小游戏对留存更是非常敏感,高一点也是正常的。

总之,楚垣夕咬住一点,小游戏IP计划的价值在于这套机制本身,而不只是产生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