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清俊非常(第2/4 页)

,一人好几石,但粮铺的伙计看陈有田他们一身粗布麻衣的老农打扮,沈烈几个人穿的还是一双磨损得厉害的旧草鞋,就知道是附近乡下的。

今年交了两回租税,粮价还涨得凶,乡下老农吃不上米饭要靠吃豆饭过日子了也不稀奇,所以问都没有多问,要多少给搬多少。

豆子嘛,在这边真不稀罕,全没往心里去。

桑萝看了看几辆车上的粮袋,心里也松了松,顺当就好。

“许掌柜这边还要等一等,你们在这略坐一坐吧,我跟沈烈还得去趟药铺,备些药材,你们有要备药材的吗?”

几人都摇头,药太贵了,这会儿根本买不起,陈有田道:“手上没钱了,再攒一阵子吧。”

倒是周大郎领了任务,他从钱袋里摸出两锭一两的银子给沈烈,道:“阿烈,你们配哪些药,能不能看着帮我们家也配一些?这二两银是我爹让配的定量,你和弟妹帮着看看该买哪些吧,都由你们定,诊费我们家也出一半。”

他爹出门前交待的,买什么药让看桑萝的,他们家只管跟着买就行,周大郎不好递钱给桑萝,就递给了沈烈。

沈烈已经看出周村正对桑萝的推崇了,也没推脱,说了一声行,把钱接过,转手就交给了桑萝。

粮食有陈有田几人在这边看着,桑萝回后厨跟里边的人打了声招呼,又搬了条条凳出来给几人坐,就跟沈烈一起,带着沈安沈宁往药铺去了。

人参这样的东西,尤其年份还不错的,药铺都是收的,只是看谁家的价出得高罢了。

两人带着人参把县里的药铺和医馆逐一去过,最后倒是医馆给的价钱最高,三十九两。

桑萝和沈烈对于人参这种东西的价格都不是那么清楚,但他们急用钱,除了祁阳县这几家药铺和医馆一时也找不到别的买家去,三十多年的参能卖到这个价格,两个人都是满意的。

医馆掌柜的把钱递给沈烈,沈烈还记着自己说过的话,这银钱是要给桑萝的,便道:“我先帮你收着。”

桑萝就有些想笑,点头由他。

卖了人参,两人并没急着离开,而是问了掌柜的一声,转到了坐堂大夫那边排起了队来。

说是排队,其实前边只一个妇人,没等多大一会儿就轮到了桑萝几人。

老大夫瞧瞧桑萝四人,问是哪个不舒服,桑萝笑着摇头:“并无不舒服,老大夫,我们是要远行,途中有穿山过岭的,想开些路上备用的药。”

“哦。”

老大夫点头,出门备药这种事情在贫家少见,大户人家倒是常有的,大乾朝州县与州县之间相距颇远,行路不易,碰上两县之间相距特别远的,路途中病了那是求医无门的。

他看了看桑萝几人,穿衣都算不得好,家境当也不是那富裕的,看说话主事的是桑萝,指了指诊桌前的凳子示意她坐下,这才问道:“具体想备些什么药?”

这就有得说了,桑萝想了想,结合现代家庭常备药的经验只大概说了一下诉求,把风寒风热感冒、退烧、肠胃不适、止泻、跌打损伤、虫蛇咬伤解毒之类都说了一遍,最后想了想,又补充了金疮药。

这么多……这要不是看到这小两口刚卖了人参,老大夫怕一样一帖她们都付不起药钱。

老大夫也没说什么,听桑萝说完了,自己也大致说了说。

桑萝说的那些个诉求,到了老大夫口中就成了清热解表温中理气一大串能把她听得云山雾罩的专业术语。

当然,这不要紧,她请老大夫帮忙在每一方上都写了相对应的症候,类似于现代的药物说明书,因是两家人的药,要了两份。

老大夫诧异看她一眼:“小娘子识得字?”

桑萝点头:“常用的都识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