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文化垄断(第2/3 页)

融会贯通,成为天下名士。他在《韩非子�6�1五蠹》中提到五种人无罪也该杀:学者(儒以文乱法),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侠以武犯禁),患御者(贵族门客),工商之民(商人、手工业者)。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是社会的蛀虫,把他们都杀了,只留下文盲农夫种地,文盲士兵打仗,就天下太平了。这样的文章居然被秦始皇奉为经典。

项少龙来自二十一世纪,他自认为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也做不到草菅人命,他清楚什么是“人权”,什么是“人道”。法律的初衷应该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这个时代的法律却是为了维护统治,欺压百姓,他们把“官”与“民”分得很清,这也是为什么纪嫣然对法制一道心存疑虑。

这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世界,项少龙终究还是没有勇气直接挑战整个贵族阶层。那就潜移默化吧,自己能做到哪步就算哪步。

琴清不只有纪嫣然这个助手,她还把乌廷芳和舒儿都拉去帮忙。可能是以前也没干过什么事,玩儿腻了,乌廷芳和舒儿居然也喜欢上这种充实的生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最后将军府就剩下项少龙一个闲人。大白天的将军府显得冷冷清清,再不复以前的莺莺燕燕,欢声笑语,

项少龙感觉自己像是在吃软饭,女人们忙着干事业,男人整天游手好闲。无奈之下,项少龙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工作来。白天也会去找李斯,学习一下他是怎么工作的,还会去教导太子,有时间还带着太子和李斯、韩非交流心得,偶尔也去军营,关心一下士兵的训练。自打回到咸阳就没这么有正事儿过。

琴清和纪嫣然都是顶级才女,将能收集到的先秦文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都进行了出版,资本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项少龙看着这败家娘们儿,不把钱当钱,虽然琴清花的是自己家族的钱,不是花他的钱,可是他早已把琴清的财产当视作自己的财产,看得他一阵阵心疼。他怕把自己疼死,一再向琴清讲解出版业的盈利模式,看她们始终无法理解怎么能把知识变成钱,就现身说法,抄了一部《封神演义》让她们出版,拿出去卖钱。

此书一出,立刻被惊为天人,原来还有这么让人着迷的读物。被美女崇拜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项少龙一激动,差点儿想出版一本琼瑶作品,那还不得被美女们捧上天啊。

项少龙深入地了解李斯的工作后,发现,他的工作并不轻松,诸多掣肘。

李斯道:“左右丞相职权重叠,难以分明。我又是代项兄行使左相之权,自然会被吕不韦刁难。”

项少龙问道:“这两个丞相应该怎么运作?”

李斯道:“这要由孝公时商鞅变法说起,当是国君下设庶长和大良造。至惠文王,那时商鞅的大良造兼庶长集军政于一身,功高震主,惠文王忌之,遂将商鞅车裂于市。从此集权于君,再置相以代大庶长制,置将以代大良造制。把政军分了开来。而相则为百官之首,后来又因丞相职务过重,分为右丞相和左丞相,大致上以右丞相管政,左丞相管军,故前者就像以前的庶长,而后者就是大良造了。军政本就难以分开来,由于左右丞相都是直接辅佐国君,所以凡由国君决定的事,自然就要征询他们的意见。左右丞相是通过四院去管治国家,四院就是军政、司法、税役和工务,分由司马、司寇、司徒、司空四位大臣执掌,现时左丞相管的是军政和工务,右丞相管的是司法和税役。”

项少龙:“那就是即使是我来行使这个左相的权利,也难免和吕不韦争权。令出多门,祸乱之源。有没有什么方法改变这种状态?”

李斯道:“变革势在必行。”

项少龙问道:“李兄有什么想法?”

李斯道:”我这半年来一直在研究商鞅的改革,发觉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