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学问人和手艺人(第2/3 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无弹窗 二子从周 410 字 2024-02-18 08:04:40

一人端着一个茶杯,在那里对着小戏台,两人正聊得入港呢。

卫竞翔悄悄将李君阁拉到一边说道:“你四爷爷以前是干嘛的?好家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这是,一个祠堂的门门道道,讲得那叫一个清楚明白。”

李君阁说道:“这是我李家沟的文曲星,解放前就是大学生了,打小在私塾里学出来的,要不是后来转行政口了,一个国学专业的大拿那是妥妥的!”

卫竞翔说道:“我这博士在他们俩面前,太丢份了,妈蛋我知道的他们都知道,他们知道的我好多不知道,这这这……我还是老老实实多跟老头混几年得了!”

李君阁哈哈大笑,说道:“正常正常,我打小到现在,跟四爷爷混了二十来年,前两天还被呼后脑勺骂学问不精呢,老人家肚子里的货太多,这个真没法比。”

老小石头跟一群学问人待一起,倒是有些拘谨。

孙老过来跟他握手:“这就是王敏材同志和王切同志了吧?你们也不容易啊!”

老石头赶紧将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握上去,说道:“嗨,当不起这称呼,乡里都叫我老石头,这是我家娃子,小石头,小石头,快叫爷爷。”

小石头赶紧过来,恭谨地喊了声:“孙爷爷。”

孙老说道:“中国古建,石雕是绕不过去的一环,所谓‘建筑是大工艺,石雕是小建筑’,这个门楼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东方西方,石雕和建筑都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说,雕塑赋予了建筑的灵魂,让建筑具备了融合周围环境和公共审美的特点。建筑大师梁师成曾说过:‘艺术肇始,雕塑为先’,两者相得益彰,能够在视觉感受和空间关系上达到平衡,这是工匠们了不得的成就。”

老石头说道:“学问人就是学问人啊,家里的石经说得都没有你这么透彻,您老几句话就把窗户纸捅破了,小石头,这几天可得多跟孙老好好学学!”

小石头赶紧点头。

孙老又对老石头说道:“听说你家好几代都想破解这门口的号鼓之谜,这次我们带来了大学里的诸多设备,相信会有帮助的。”

老石头说道:“家里祖宗留下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工具,都是平日里用不上的,结合这个门楼来看,我估摸着应该跟这石号石鼓有关系,就是不知道它们内部的构造,因此一直没法突破,如果你们这次能把号鼓的内部结构给整出来,那可就是帮了大忙了!”

孙老讶异道:“哟?如果我们能把内部结构弄出来,你有几成把握能复原出来?”

老石头不敢把话说满,只说到:“这个得亲眼看到才能确定了,我们都折腾了几代了,这大话实在是不敢说出口啊!”

孙老说道:“好!踏踏实实实事求是!全凭手艺说话,这才是匠人的风格!我们本来计划用3D打印来复原,但是材质上会受限制,如果你们两位能通过石雕工艺复原出来,那可就太好了!”

说完转头对卫竞翔说道:“今晚我们就开通宵,争取明天上午就让两位老乡看到内部结构图!”

当晚孙老他们都不回久长居了,直接开干,李君阁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刘三娃他们送饭过来。

祠堂门楼前搭起了好几个长梯,孙老跟卫竞翔指挥着助手爬上爬下地量尺寸。

搞完了这些都八九点了,打谷场上聚集了好些村民和娃子,都是来看热闹的。

拆去长梯,卫竞翔拉着李君阁到一台笔记本后边,说道:“二皮,来来来,给你看个西洋景!”

李君阁也好奇地挨着卫竞翔坐着,卫竞翔喊到:“关灯,开全息扫描设备。”

周围的灯柱“啪啪”地熄灭了,祠堂里面的灯光也全部关上,扫描设备一开,祠堂底部出现了一道蓝色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