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小酷山地自行车(第1/3 页)

刘远东写完他想写的那些东西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半。

各种方便面的调料包配置,他只记得个大概,还需要人反复实验,找到最佳的配比。

干脆面的生产工艺,反倒是最为简单。

孩子爱吃的干脆面,之所以能风靡大江南北十多年;随着旺仔、各种棒棒糖、口香糖的出现,热度才渐渐的落下去;是因为只这年头,除了“高科技狠活”的儿童零嘴种类稀缺之外,就是集卡片。

仅靠这两种产品,关键是干脆面,救活第二食品厂,刘远东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需要他认真考虑的,则是自行车厂那边,所需的技术和硬件。

后世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山地车,现在老美那边已经出现了。

造型老土、技术稚嫩,再加上广告宣传力度不佳,受众很小,造价很贵,并没有普及市场。

不过。

刘远东知道,再过个三五年,山地车就会风靡全世界。

国内也会出现捷特、米妮等品牌。

一辆车的单价销售五百到一千左右,可谓是价格不菲,却成为了学生大军的绝对宠儿。

车架也好,还是加宽的轮胎,轮盘以及链条,还有备受市场宠爱的车型等等都好说。

刘远东需要考虑的,就是变速器。

桑仁信等人的脑袋里,压根没有12速、18速此类的概念,那就更别说去研发变速器了。

究竟是谁,最先发明了山地自行车变速器?

刘远东不用去考虑。

他只需知道,变速器直到山地车即将风靡全球时,才被人注册了专利。

再说自行车变速器这玩意,猛地一说,很是高大上的样子。

其实就是一些塑料或者合金配件,外加一根细钢丝绳罢了。

他考虑的就是,趁着这次回京,把山地车的车型、轮盘、变速器甚至升级版的“碟刹”都抢先“研制”出来,并注册专利。

山地车的营销方案,刘远东只需闭眼一想,就能想出不下十八种。

“把干脆面无偿奉献给阿姨,帮她救活食品厂,来证明我有足够的能力,救活真正的老大难自行车厂。”

“相比起食品厂来说,号称轻工业小王冠的自行车,才是产品升级的关键;才算是能让远雪集团,甩开乡村气息的本钱,成为以后搞真正科技产品的敲门砖。”

“得给山地车,想一个朗朗上口的品牌名字。”

“大丰收此类的,肯定不行。”

刘远东想得入神,拿起香烟叼上一根,正要去找火。

啪哒一声。

一双白嫩小手,捧着打火机凑到了他的面前。

刘远东这才发现,薛柔始终坐在身边。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有去睡?”

刘远东吸了口烟,随口问。

薛柔回答:“陪着你呢。”

“我又不是小孩子,还用你陪?”

刘远东抬手,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哦,对了,你做个心理准备。”

他既然已经锁定了自行车厂,并把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大体轮廓,都整理了出来,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人的问题了。

无论他是阿姨的秘书也好,还是清水镇的镇长也罢。

他都不可能坐镇自行车厂,主持企业管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

得有人,代替他来做这些事!

而薛柔,无疑是坐镇自行车厂的首要人选。

“我准备升级咱们的产品,搞自行车。”

刘远东对薛柔说:“具体在哪儿搞,该怎么搞之类的,你暂且不用管。你要做好把饲料厂、养猪场都交给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