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收回(第2/3 页)

么,花销全靠大学生补贴和以前的积蓄,买手表买自行车啥的能行,卖房子暂时负担不了,得等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

乐善不知道他心里的盘算,正根据时仲刚才提的那个问题更改装修计划。

考虑到两个孩子再长大点就要分房睡的情况,她准备把两室改成三室,将他们的主卧弄小一点,再把扩大的次卧隔成两小间,基本就成啦。

幸亏分到的房子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屋子,随便他们改造规划,不用考虑承重啥的,否则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决定好之后,硬装继续交给厂里请的施工队接手,要求都和他们讲清楚了,软装到时候乐善自己来弄。

厂里这次建新家属楼的效果很好,加上厂子效益不错,不少职工眼热心热,纷纷向领导们提出再建一栋的请求,模式和上一栋一样,他们自己凑一半钱,厂里只需要出另外一半。

这种惠及职工又对厂子有利的好事,厂长自然不会拒绝,施建第二栋新家属楼的计划很快启动。

乐善本想再来一套大的,但是经过上一回分房,所有人都知道了里面的好处,有资格的都抢得要打架,更别提她这种已经有房没资格的,最后连个房子毛都没剩下。

等到厂里接连两三栋新家属楼建成分房,乐善已经升到大四快毕业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来,外面已经开始有房子在市面上流通。

时仲还记得她当时对不能再买一套大房子的遗憾,把这两年自己攒下的钱扒拉出来,再拿一些收藏卖掉,凑够钱悄悄买了一套临街小院,办好房本趁着乐善过生日的那天送给她。

乐善收到这份实打实的生日礼物真是又惊又喜,一家子吃完长寿面兴冲冲地去看房子。

那处小院是时仲精心挑选的,也是机缘巧合碰到的,觉得不错就赶紧买下了。

乐善看过后很满意,院子前面临街的大门可以拆了修成一排铺面,后头的二层小楼不用动,修缮一下就能住,上下共有六个房间,完全够他们一家用了,另外院子里还有厨房水井厕所等地方,设施齐全。

她主要看房子,大宝和贝贝则对院里种的几棵果树很青睐,尤其是院墙下搭的那个葡萄架,俩兄妹看过后都已经能畅想出搬来住后夏天在里头乘凉吹风吃水果的场景了。

伍叔也挺欢喜的,他住不惯楼房,本来都打算等乐善四口搬家后他就回自己那边去,谁成想时仲突然给个这么大的惊喜。

时仲瞧见他们都很喜欢的样子,得意洋洋地问:“怎么样,喜不喜欢?”

“喜欢!”母子三人齐口同声,说完一拥而上给时仲一个大大的拥抱,奖励他么么啾。

伍叔在一旁哈哈大笑,时仲被他笑得不好意思,拥着一大两小脸红耳赤,幸福满面。

一家人欢欢喜喜地看完房子,回头就听到上头打算收回小楼院的小道消息。

起先大家都不相信,因为他们住的这处院子不是收缴的别人的老宅家产,而是人家爱国商人走之前捐的,现在对方估计已经在东南亚落地生根了,肯定不会再回来要什么房子。

但是随后街道办发了正式通知,厂里也给了明确答复,小楼院的确是要被收上去的,因为这里具有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上头打算收走用作他用,并不是要还给原房主。

住在小楼院的人们都难以置信,也不想搬走,可上头决定的事,他们再头铁也杠不过啊,不照办就得丢工作。

还好不是立马就搬,上头给足了时间,厂里完全能够趁着这个时间建好给需要搬家的职工分配的新楼房。

基于这一点,上头还批下一笔建房资金,让厂里用于安置搬迁职工,所以这次建的楼不需要职工再掏钱,到时建好只要他们搬过去入住就行。

如此一来,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