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2/3 页)

红色仕途平民升迁记 温小二 1044 字 2024-02-24 23:43:24

稀罕物了。

“几位老板,想吃点什么?我们这里什么野味都有的,野猪野鸡野兔今天都是新鲜的。”老板娘对着一脸的麻子对走在前面的田汉军介绍着。

“刘书记,你看看我们吃些什么?我上次来这里吃过,味道还是很正宗的,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基本上不到外面的三分之一。”田汉军拿过一条凳子让刘伟名坐下然后问道。这里的人们都是说的山里土话,所以刘伟名只是听懂了几个字,就是野猪野鸡野兔那几个字,其余的都没听明白。不过虽然没完全听明白也可以大致猜出是什么意思。便对田汉军道:“我听不清楚他的说的话,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听懂我的话,你让她把好吃的都上上来吧。”

田汉军走上前和老板娘交涉去了,他对吃野味是很在行的,以前在当兵的时候就没少吃过,所以对野味深有研究。今天为了让刘伟名吃好他亲自跑到人家的厨房里面亲自监督去了。吃野味是有讲究的,第一,是怕店老板以次充好,简单说就是拿家猪肉当着野猪肉煮,或者是把牛肉当野猪肉煮等等。第二就是怕不新鲜,过了夜的肉了就没了本来味道了。但凡一般都是立即宰立即煮的味道好。所以田永军才跑到厨房盯着人家厨子去了。由于早就过了饭点,而且本来出来下馆子吃饭的人就不多,整个店里面就只剩下刘伟名和胡远博两人,刘伟名喝了一口茶,这茶听老板娘说是山里的野茶,刘伟名喝了一口之后觉得非常的清香,回味悠长。比先前黄耀华送给自己的清泉自己土产的茶叶味道还要好上几分,刘伟名突然觉得这个大山镇也不是一无是处嘛。喝了几口茶之后刘伟名点了一根烟对胡远博道:“远博,你觉得这个大山镇要怎样才能做到发展,或者说是让大山的老百姓能够脱贫致富,不说致富吧,起码也得让这些老百姓都过上温饱的生活。你看看这一路遇见的老百姓,很多都是穷的一干二净的,惨不忍睹。”

“刘书记,这个问题在来的路上我也一直在想。但是不管怎么说着都是个大问题,因为第一,无论怎么样的发展,交通才是第一的硬件设施。从这里修条路出去造价实在是太高,除非省里面立案,不然的话就算是市财政也无法承受的起。没有交通要说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不修路就让这里的老百姓走上温饱的道路那就只有把这里等饿老百姓都迁移出去,到外面生活,至少能迁一部分是一部分。”胡远博想了一下后说道。

“你说的没错,要想富先修路。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怎么可能富的起来啊。这是个放在整个清泉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只是在这大山镇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罢了。不过你说的迁移就更加的不可能了,修路的造价高但是还没有迁移的造价高,就算是只迁移一部分愿意出去的这个造价也太高了。首先,你把人家迁移出去你得先找到一块可以安顿的地方,你得保证每个人有房子住,有地种,起码的给人家生活的最基本保障。第二清泉的老百姓都是靠土地吃饭的,这些人出去不就是等于直接抢了外面老百姓的土地吗?那些被占了地的老百姓能心甘情愿吗?起码你的补偿那些老百姓的损失,这笔费用就不低。而且老百姓还不一定答应。第三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的,人们都喜欢生活在土生土长的地方,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就是这个道理。这里就算是再穷再苦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愿意离开这里的,就算是外面的迁移工作都做好了,但是这些不愿意搬离这里的老百姓不是照样苦吗?第四,迁移一个镇子这是多么大的事情?县里没这个权力,市里也没有。要审批下来根本就不可能的。所以迁移这个想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咱们只有在其它方面再想想办法了。”刘伟名一便抽着烟一边说道。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不同的位置看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胡远博看待是以一个村干部或者说是秘书的眼观,而刘伟名确实以一个县委书记一个决策者的眼光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