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乱性(二)(第2/3 页)

红色仕途平民升迁记评论 温小二 1044 字 2024-02-24 23:43:24

道出来闯的道理,都是靠山吃山,每年到头就是望着田里的那点收成,家家户户都没什么积蓄。我家里听说以前在当地是一个大户,曾爷爷是一个地主,读了几年的书,算是一个秀才,后来被家里被斗了,死了,在死之前留下一句话,被作为我家的古训,“养儿不读书,犹如养口猪。”我父亲便和其他的村民不一样,自己省吃省喝,硬是供我上学,从小学到初中,我也算争气,考到了明阳市一中,这是明阳最好的高中,只不过一个在大山里的农村家庭哪有这么多的钱来供给孩子上学,学费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我想读书,不想辍学,便自己在外面打工赚钱,记得高一暑假那年我一十六岁,那次父亲告诉我说下一期的学费凑不出来了,要我辍学,我记得那时候他说完这话眼睛都湿了,但是我不想辍学,我一个人跑到了明阳市,白天在一家砖厂里面背砖,算是装卸工的那种,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八点,有三十块钱一天,大人都是六十,老板说我是小孩只能算半价,但是我不在乎。白天背砖,晚上我就去市里面转一圈拾破烂,一个暑假下来我赚了两千二百块钱,虽然钱赚到了,但是手上却没有一块好的皮,两千两百块钱加上助学金奖学金还有父亲的一点钱,便也就过了,高三那年,我母亲得了病,家里的钱全部都治病了,没有一分钱,我便在利用周末在外面发传单,暑假在一家冰棍厂里打工。后来考上了大学,清华大学,这在我们那山村里却是出了名了,但是依旧没有钱交纳高昂的学费,我留在明阳市里利用手里的打工剩下的两百块钱,到我三舅家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在大街小巷收废品,边收边卖,晚上没地睡便就睡在废品上面,不得不说收废品却是是一个挺赚钱的行业,一个暑假我赚了三千多块,而且我也在收废品中学习到了许多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做人道理。到大学了基本上就简单了,北京是个大地方,机会多,而且学校的奖学金也高,主要是学习的时间不多了,我干过促销,做过调查员,很多很多,大学四年基本上没有过家里一分钱。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我却没有一点埋怨,我在这里面学到了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刘伟名一边抽着烟,一边回忆着说道。

“很想去你家乡看看,相比起你来我觉得我这些算是白活了,吃得好用的好,却还在埋怨着父母,现在想起上次我爸爸对我发的脾气倒还觉得挺对的,他当然应该也是这么过来的。”金倩听完后看着刘伟名眼神几乎呆住了,她不明白,这样的一个男人,这么些年究竟吃了多少苦,但是他竟然没有一句埋怨。半响后,金倩才回过神来,很有感悟的道。

“每个人都每个人的人生轨迹,这些年的经历让我学会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珍惜,凡是属于我的东西我就会拼命抓住,绝对不会让他丢掉,因为原本属于我的东西就不多,这么些年来我仅仅地抓住每一个机会,现在算是出了一点点的头了吧。”刘伟名说着,低下头一看,却见金倩早已经睡着了。

刘伟名看着金倩那美丽的脸盘喃喃的道:“我会紧紧地抓住每一个属于我的东西,机会是这样,女人也更实在这样。”

可能是由于刚刚的那一阵子消耗了太多的的体力,刘伟名也渐渐的抱着金倩睡了过去。

直到被一阵手机铃声给弄醒,刘伟名迷迷糊糊地打开手机一看,是金清平的,吓的当即清醒连忙接过来:“喂,金书记。”

“你们两个在哪玩啊?这么晚了都不见回过电话过来,不是叫你们俩今天晚上回来吃饭吗?”金清平的声音传来。

“对不起,金书记,我们忘了时间了,您稍等,我们马上就回去。”刘伟名道。其实不管是金清平的心里还是刘少芬的心里,都早已经把刘伟名当做了自家人,所以说话都会自己说回家。

“恩,快点吧,都做好饭了。”金清平加了一句后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