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追寻陨石群起源2(第2/4 页)

我能掌控空气 老婆叫我小狗子 58 字 2024-04-26 18:15:00

一。它是太阳系中仅有的具有逆行轨道的大卫星,其轨道与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海卫一的直径为2706.8公里,是太阳系中第七大卫星,是海王星卫星中仅有的质量足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并且按与主行星的质量比来算是第二大卫星,仅次于月球与地球的质量比。由于其逆行轨道和类似于冥王星的物质构成,海卫一被认为是从柯伊伯带捕获的矮行星。

海卫一的表面大部分是冰冻的氮,外壳大部分由水冰组成,拥有冰质地幔,以及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核心。核心占其总质量的三分之二。平均密度为2.061 g\/cm3,说明其中含有约15–35%的水冰。

在1989年飞掠海卫一期间,旅行者2号发现其地表温度为-235°c,还发现了活跃的间歇泉。航天器中仅有旅行者2号访问过海卫一。海卫一是太阳系中少数已知具有活跃地质活动的卫星之一(其他是木卫一、木卫二、土卫二、土卫六)。

地质活动导致海卫一的表面相对年轻,几乎没有明显的撞击坑。复杂的低温火山和构造地形显示其复杂的地质历史。海卫一表面的部分有间歇泉喷出升华的氮气,从而形成了一个薄弱的氮气大气层,其气压低于地球海平面上大气压的分之一。旅行者2号仅拍摄到海卫一表面的40%左右,人类未来重返海王星的探测任务仍会将海卫一作为重点。

结合海王星捕获柯伊伯带天体内矮行星海卫一,在结合现今社会科学家对海卫一的公开信息。最后王浩然根据乔治博士之前对流星群的观测结果。基本认定,第二批流星群的产生地是海王星引力从冥王星星云层或者柯伊伯天体内牵引出来的。

不过这个结论还得有个前置条件。那就是乔治博士观测到了第二批陨石群是冥王星背面飞出的。

其实乔治博士的报告其实有点违背科学,至少王浩然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凭借08年的科技水平,地球上的科学家是很难通过天文设备直接观测到冥王星的。而且距离遥远,陨石群得飞行多久才能到达地球。

如果放出卫星围绕冥王星监测,这个王浩然倒是相信。但是新闻报道中乔治博士是在观察马头星云时说是无意中发现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新闻报道错了。

所以现在唯一可以确认的是确实有两批陨石群。第一批已经撞击地球了,第二批今天晚上10点来。

除此之外王浩然还有几个疑惑。那就是,从柯伊伯天体过来的陨石群是怎么安全通过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到达地球的。

要知道这些行星可是都有着巨大质量和直径的。尤其是木星的引力可以捕获地球大小的行星进入木星轨道。

区区一片陨石群,又怎么能逃得过这么多行星的捕获。王浩然脑海中疑惑重重,要不是听新闻说,陨石群是来至柯伊伯天体,王浩然都以为,这两批陨石群应该是来至小行星带或者是地球轨道外的宇宙流浪陨石。

因为根据国际宇航局近些年的陨石撞击地球统计。准确地说每天落到地球上的应该有至少几十万颗流星,其中至少有几千颗是肉眼可见的,但由于地域限制,每个地方每天可以在有效时间看到的只有几十颗左右,而且因为视野限制,即使有经验的观测者每天也就能看到二十颗左右,一般人看到十几颗就不错了。

国际宇航局所公开的资料,并不是王浩然要的数据,这个资料中很大一部分流星可以归类成宇宙尘埃,或者也可以称呼它们为小陨石。

这些陨石并不能对地球造成伤害。他们在进入大气层时会被地球自身的防御系统燃烧殆尽。并不能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什么伤害。

甚至王浩然曾经还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新闻,外国一个女子被流星砸中后就医。结果去医院检查一圈下来并无大碍。攻击她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