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斗鱼(第2/3 页)

回家吃早饭。

回到家里,见了奶奶,赶紧上去问好。

奶奶说道:“乖孙赶紧吃饭,吃了饭上床眯一会。”

李君阁乖乖答应了,先去屋后洗漱,然后吃了早饭,却一点不困,便跑到自家屋子里拖出一个箱子来。

箱子里都是跑山的玩意儿,有匕首,跑山的叫“插子”,有猎刀,跑山的叫“贴腕”,有砍刀,跑山的叫“背子”,有短矛,跑山的叫“梭棍”。

这些东西都是用车弓板子打造的,在乡下也算好家什了。

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好几年没有回来,这些东西也该重新保养了。

找了几张草纸,将这些工具上的油迹擦拭干净,拿到屋后重新磨过。

磨刀也有讲究,分三种磨石再加砂纸,先去锈,再粗磨,最后精磨。

磨出的刃线讲究笔直一条,是一个完美的小平面,能像镜子一样照出人影。

打磨完工具,李君阁又找了一根细麻绳,跟两根棉绳绞在一起,给柄上重新缠线。

这样的柄摩擦大,吃汗,用起来顺手。

干完这些,李君阁去后山上修鸡圈,顺便试刀。

家伙非常顺手,一上午时间,李君阁在后山一个山坡上的林子中围出了一个挺大的鸡场。

架子搭出来,回家拿出一捆塑料的有纺彩条布来,蒙在架子上用铁丝固定,一个鸡场就围出来了。

然后又在鸡场中间搭了几个鸡架跟鸡棚。

将空间里的小鸡放出来,才发现鸡场修得有点大了,小鸡们在里面稀稀拉拉的。

数了数,一共是五十三只。

“不管了,以后你们就在这里自己玩吧。”李君阁收拾好家伙,回到鱼塘边上一个角落,趁奶奶做午饭的工夫,将鸭娃也放进鱼塘里。

到了下午,又想起一件事情,将空间里倒吊着的厘竹成一捆,给篾匠叔送了过去。

到了晚间,老爸老妈回来,看见鸡娃鸭娃,问是哪里来的,李君阁说是一个路过的老乡卖给他的,老爸老妈也没有怀疑。

接下来几天里,李君阁除了中间有一天跟老爸老妈一起把晒好的玉米收回来,其余时间就是布置空间,遛狗,逗弄小野猪,或者去四爷爷家里看看书,要不就去二毛的茶棚喝喝茶,聊聊天,东家访西家窜的,倒也开心。

一天夜里,家里人都睡了,却突然听见小狗们一通汪汪叫,然后就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在焦急地喊:“皮娃!皮娃你在不?!”

一家人都惊动了,李君阁最先窜出来,一看正是王晓松的爷爷王东方。

见王东方一脑门子汗,满脸焦急之色,李君阁觉得事情不小,赶忙问道:“东方叔,这是咋了?”

王东方说道:“哎呀我家晓松刚刚肚子痛,满床的打滚,叫了蔡药师去看了,说是什么急症,得送县里。你看这黑灯瞎火的,水路又绝了,孩子爹妈在外面打工,这是要急死我哟!”

李君阁好歹是村里的大学生,又在大城市里混过的,王东方也是病急乱投医,想找他拿个主意。

这时候老爸老妈也起来了,赶紧说道:“快去找五表叔,叫他备好船。说不得今晚要走一趟了。”

李君阁拔腿就跑,想了想有回到屋子里,把钱包翻出来。

这玩意儿在村子里不大用得上,不过到县城里没它可不行。

带上家里最大的电瓶灯,李君阁一边小跑去看王晓松,一边打电话通知五表叔石保全,让他将船准备好。

赶到王晓松家里,见王晓松在床上痛得翻滚,额头上都大的汗珠往下滴,脸色苍白,却还咬紧牙不出声。

周围围着几个人,其中一个留着一绺胡须,正是村里的老中医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