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3 页)

从山里挑到村里,还没到村口,桑萝两肩已经开始痛了,走路也费劲吃力起来,给沈安沈宁小兄妹俩看得是胆战心惊。

“大嫂,要不然我还是回家再拿一个陶盆,分一些我跟阿宁放背篓里背着吧?”

他们大嫂先前病了那么一场,命都差些没了,这才养两天呢。

桑萝先还觉得自己能行,走了这一小程,她心里也打起鼓来了,原身的体质好像比上辈子的她还弱得多啊。

不是说身体多不好,是从小到大养得太娇了,日常连走动都少,更别说干活锻炼了,压根就没多少气力。

不过两小只今天也没空手的,一人一个背篓背在背上,沈安那边是相对重些的陶盆和几个昨天临时做出来的竹筒,里边装的是回头在集上给人试吃要用到的糖水和净手用的清水。

没错,就是临时做出来的竹筒,当然,不是桑萝做的,而是老太太让儿子陈有田做了,桑萝傍晚去提桶时给的。

沈宁背的则是半篓洗净晾好的荷叶。

古代可没有塑料袋,她也不能东西卖出去了就让人用手捧着拿回家,琢磨半晌,昨天傍晚走了挺远找了个野塘采了三十多张荷叶,还摘了几十片适合做试吃杯替代品的叶片。

桑萝看看小兄妹俩的个头,再压一压怕会压得不长个了,她把牙一咬:“不折腾了,我半道上歇几趟应该能行。”

说话间,前边有人扬声问:“是小安吗?”

“是有田叔!”

沈安激动起来,噔噔往前跑:“有田叔,是我,你怎么在?你也去集里吗?”

陈有田看看小家伙,再看看后边挑着担子显得特别吃力的桑氏,心说还真叫他娘给说着了。

他点头:“我也去集里卖点东西,你们阿奶让我在路口等等你们,怕你大嫂挑不了六七里路,我来搭把手,在集上也有个照应。”

后边那句话是说给挑着东西往这边来的桑萝听的。

实际上,他娘的原话是:这桑氏人瘦得柴秆儿一样,心还挺大,两桶,我看她明天在半道上是要原地作法!你明天一早把咱家攒的那点鸡蛋也送到集上换几个钱,早些去,就在村口那里候着,碰上了就搭把手帮着她挑一下担,集上再照看着点,咱就不算白吃了她半碗鱼。

可不就是要原地作法吗?

不用半道上,陈有田看那桑氏这还没到村口,就已经累够呛了。

后边的路,桑萝那竹扁担就到了陈有田肩上,陈有田那一篮子鸡蛋到了桑萝手上。

说是一篮子,桑萝瞧着也只是十几个。

要么陈家养的鸡不多,这天热,怕蛋存坏了,十几个就得走一趟;要么陈家今天用不着去集上,是为了帮她才顺带走的这一趟。

看老太太昨天闷不吭声就让有田叔给她做了几个崭新的竹筒,后者的概率极高。

她心下感激,这会儿倒觉得说什么谢字都显得空泛,一张惯会说嘴甜话哄人的嘴倒是老实了,只道:“辛苦有田叔了。”

心里却打定主意要好好交好陈家,人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放在沈家,近在眼前的沈三叔一家也不如陈老太太这邻居一指头。

陈有田笑笑:“走吧,抢好位置得赶早。”

挑着担走着,看到沈宁背篓里绿色的荷叶,“这些荷叶是给人装这神仙豆腐用的?”

没等桑萝开口,沈宁就连连点头,还把桑萝带着她们找了试吃时候用的小叶片的事拿来说,末了特别自豪的跟陈有田夸道:“我大嫂懂得特别多!”

陈有田听说试吃的细节都有考虑到,顺着沈宁的话点头:“是挺有章程。”

六七里路,在沈安和沈宁兴奋的叽叽喳喳中倒是很快到了,出来时天才蒙蒙亮,离得稍远时看人只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