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邵一夫求和(第2/3 页)

“张书记,此次我来通海县,是想与通海开发区B区探讨园区共建问题,海西开发区和B区在资源禀赋、发展能级、产业结构等方面大不相同,两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企业构成也有较大差距。“我之所需,你之所能”,我们想与B区以园区共建为重要载体,不断加强区域协作。”

张江明说:“在新经济下,园区要想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在更高层次实现区域合作,共推协调发展。海西开发区作为我市开发区的龙头,愿意带着B区共同发展,我们很高兴。我们愿与你们建立长效机制,在项目合作、产业布局方面达成共识,实现合作共赢。只是B区刚刚起步,建设资金压力太大......”

邵一夫微笑着说:“我们既然要共建园区,便不分你我。我今天带着财政局长来了,便是考虑到B区起步的资金缺乏问题,不知道B区建设,还有多少资金缺口?”

张江明赶紧把头转向孙文才,孙文才听邵一夫讲到园区共建的资金问题,立刻想到林辰给他的扩区材料中讲到,王家村以上五个村的观光路还没修整,如果让农民们出义务工,那么只需要四十万元的水泥就可以了。其它方面资金都已经有了出处。见张江明转脸看他,孙文才知道是问资金的事,便在桌子下向张江明伸出四根手指头。

张江明见孙文才伸出四根手指头,微微点了点头,笑着对邵一夫说:“经过精密测算,还有四百万的资金缺口。”

张江明话音刚落,除了邵一夫,海西开发区这边的人都变了脸色!

就连孙文才也愣住了!老天爷啊,我使使劲说了个四十万,您直接在后面加了个零,变成了四百万!领导就是领导,敢说敢想敢干,怪不得我一直是副县长!

邵一夫没有理睬属下的暗示,而是沉着地对张江明说:“张书记,这四百万,两百万作为共建资金,属于赠送性质;两百万属于无自息借款,借款的时限,可以长一些,您看怎么样?”

张江明见对方人的变了脸色,也明白自己领悟错了孙文才的意思,还没来得及反应,见邵一夫痛痛快快答应了,而且那两百万的无息借款,其实也和白送差不多,急忙答应下来。

双方又洽谈了一阵合作细节,等谈得差不多了,张江明道:“邵主任,除了园区共建,我们在人才方面也要进行交流,我想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贵开发区学习。”

“这个提议很好,”邵一夫眼睛亮晶晶的,问道:“不知张书记是怎么打算的?”

“首期不多,派一两个吧,我现在能想起来的合适的人,就是大山镇镇长刘锐,好学能干,出类拔萃,我想派到贵开发区锻炼几年。”

邵一夫道:“对这样的优秀人才,我们非常欢迎,如果这位同志要求调动过去,张书记可不要阻拦呀!”

张江明微笑着说:“我们领导干部必须胸襟坦荡,给优秀的人才最好的平台,他们不管去了哪里,都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刘锐同志过去交流,如果表现好了,您当然可以留下。邵书记,优秀人才,我们可以共享;贵区的国家级生态循环示范区的牌子,我们也想共享。”

邵一夫也痛快地点了点头。

会谈结束后,张江明与邵一夫签署了海西开发区与通海开发区合作共建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经海西开发区管委会与通海县政府洽谈,达成海西开发区与通海开发区合作共建协议。

一、通海开发区B区可以加挂“国家级生态循环示范区”的牌子;

二、海西开发区援助通海开发区B区前期开发资金200万元,再给予无息贷款200万元,期限为10年,到期后可续贷;

三、通海县政府安排一批青年干部到通海开发区挂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