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棉花推广(第2/2 页)

一世富贵百度网盘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收了棉花之后也好运输,不知是否合适。”

徐平道:“自然可行。不过开封府周围闲田众多,也可以劝民去种。只要种的时候官给种子,采摘之后以合适价格官收,获利也是不小。”

关于棉花种植,徐平已经想了很久,尽量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在他前世棉花大规模种植的时候,出现的可是种植园,这一点不能不考虑。中国明清时期之所以不是这样,是因为棉布是重要的赋税品种,强行把产能分散到千家万户,使大规模的种植园无利可图。自己这个时候,可是奔着棉布商品化去的。产能当然要尽量集中,而且不能用强征赋税的办法冲击商品棉布,这样就要防止大种植园的出现。这个年代不抑制兼并,如果不采取措施,大庄园的出现几乎不可避免。

大种植园会提高棉花种植的效率,但副作用也大。会禁锢大量的劳动力,会出现商品经济的孤岛,而且还会排斥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本质是生产关系的倒退。

要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只有运用赋税工具,由官方调节,把资本从土地中挤压出来,强行让他们进入商品经济的循环中。

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赋税的改革就必须提上日程。现在按户等收税本就是对资本的累进税制,只不过针对的资本是乡村的耕地和城市的房产。怎么样调整,让资本主动进入商品经济循环,而不是囤积在土地和房产上,是徐平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要做这件事情,徐平现在的盐铁副使身份有些不够了,即使寇瑊完全放权也不行。政治有政治的逻辑,不能够不按照规矩来。

将来怎么办,徐平的心里还没有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赵祯听着两位宰相与徐平的对话,想了一想,道:“江淮是钱粮重地,如果在那里种棉花,会不会挤占粮田?京城所需的粮米,可大多都是从那里运来的。”

徐平道:“挤占是肯定会挤占的,那里如果棉花种得多了,会引起米价上升也说不定。依臣之见,不如还是以开封府周围和京西路为主,先不到两淮去。京西路的闲田极广,若是以营田务为主,广招厢军去种,应该比到两淮去种好得多。”

赵祯见吕夷简和王曾并没有反对,便道:“那便如此吧。今年王拱辰在营田务做得着实不错,明年便就让他再多招些人,在京西路和开封府多种棉花。过几天中书给他定个赏格,只要做得好了,可不吝官职封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