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天地情怀(101)三更(第2/3 页)

“魏仁浦!”桐桐将四爷的披风接了,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呀。披风挂起来了,她想起来,“此人辅佐郭威开创了后周,乃是后周的开国元勋。北宋之初,此人为宰相!”

四爷点了点桐桐,“正是此人。”

那当真是不虚此行了!

桐桐记得此人,那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评价,就是说的此人。

许是历史的轨迹变了,叫此人的经历也有了变化。

四爷坐下,将此人的名字写下,这才跟桐桐说,“太学、国子监,大陈开国以来,就叫各地举荐贤才。每年举荐来的,都要考核。若是名不副实,连父母官也有罪责。反之,则是举荐有功,为国选才,每年考绩,这一点也在考评之列。因此,太学和国子监在而今,是很有些才子的。”

桐桐就问说,“选此人入东宫?”

嗯!选此人入东宫。这身份,先做一侍读,带在身边吧。

桐桐低声道:“那其他官员呢?太傅、少傅、少师,这些官员按说该有阁臣或是枢密院的枢密使兼任。可一旦东宫扯在一起,又少不了生事端。”

四爷有些沉吟,“但这个……若是圣上给了,又不能拒。”

是!给了那就是圣上的好意,觉得该给太子一些朝中的力量。用了饭,四爷打了半晚上的棋谱,临睡前了,他写下一个名字来。

桐桐一瞧,“冯道?”

这个人可是大大的名人呀!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骂他‘奸臣之尤’。若是用忠臣那一套套此人,那此人是不知廉耻,也确实是奸臣之尤。为啥呢?因为此人生在唐末,死在大宋朝建国之前。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不断,但是此人可以说是十朝元老。

也就是说,无论那城墙上怎么变换王旗,此人都一直在为官。且基本都是做的宰相、三公、三师这样的官职。

此人好似跟谁都能称臣,在林雨桐看,中原王朝已然那般了,不管给谁做臣子,他都能尽忠职守,这就可以了。当然了,这跟‘从一而终’的道德要求,是相违背的。

这个人在历史上被人骂的最凶的,是他曾向契丹称臣。

可当时读史的时候,桐桐觉得最该赞颂的便是他在契丹的表现。

当时的晋高祖打算叫大臣去出使契丹,可当时朝廷的那个实力呀,满朝的大臣竟然是无一人敢去。

怎么办呢?

当时在政事堂的冯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主动要去的。在纸上写了两个字:道去。

政事堂乃是中枢,他说他要去,都不用去见皇帝。边上书吏就能直接起草敕令。

敕令一拿,皇帝宣召了,说,你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官职,重臣呀,怎么能去契丹呢?

他怎么说的?他说契丹对他有恩,皇上对他也有恩,去一趟怕的什么呢?

于是,他也不回家,只叫人给老婆捎话,说是要出使去了,交代了几句话,真就走了。

到了契丹,耶律德光本来是要打算亲自去郊外迎接的,但契丹的朝臣肯定不答应。哪里有皇帝迎宰相的。但是这事传出来了,冯道是去办事的,哪里能不表现的感恩呢?

人家厚赏他,想留他,他能怎么说呢?事不是还没办吗?他就说,“晋与契丹乃父子之国,我是晋的臣子,那自然也是契丹的臣子。”

这就是他称臣的始末。

契丹是真想留他,他在契丹滞留了两年。一拿到赏赐就买炭,说是契丹太冷了,得多点炭,以后的日子长了,哪有用不了的。

汉人骂他数典忘祖,可人家要留他,他不一副不打算走的样子,他就真走不了了。

这人把戏做的足足的,不仅买炭,还在契丹准许他回去的时候一再表示,我不走,我想留。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