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若天子怒!(第2/3 页)

大唐超级奶爸洛山山 洛山山 442 字 2024-02-24 01:36:07

事,李世民既然已经召集了所有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想来我等之事尚没事发!这只不过是他虚张声势,诸位不要怕,该去的还得去!况且眼下时间上也差不多了,入王府说不定还能够里应外合呢!”

“崔老说得在理!我等现在便下去准备!”

崔老话音落地,卢氏兄弟第一个站起来表态。

其他人也是纷纷信服,至于刘佳武也没有办法了,只能随大流,匆匆下去准备了。

……

接到旨意的一众文武百官,让长安城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他们一个个地不敢怠慢,着急忙慌地或是乘坐轿子,或是坐着马车,往武王府中赶去。

走进了临近东市的长乐坊中,巡逻的各府兵士明显增加了许多,简直就是里三层、外三层。就算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也不过如此了。

为了李世民的安全,他们也是蛮拼地,不仅目光如炬地盯着一个个前来武王府的官员,扶刀的左手更是紧紧绷着,相信只要有哪怕一丁点地风吹草动,这帮家伙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拔刀而出。

只是令众臣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各卫府的兵士们虽然巡逻地很严,很勤,但是人数方面却只不过三四百人,就这么点人,如果有人來攻,根本就不够看的。

是以,一众文武大臣们虽然觉得气氛很诡异,但是也不敢多说什么,笔直地入了王府,向着中院大厅中行去。

只是因为今日李世民打得名头,是商议今日城内火起以及寻衅滋事之人,另外一点则是大宴群臣。所以,今日的朝会,也不似每月的大朝会那样有这么多的规矩,致使整个中门之外显得乱哄哄地。

而在正举办宴会的中院大厅中,李渊、李世民、李元霸父子三人,以及所有的皇子们,已经从正殿转移到了偏殿。

门口还有几个身穿像是后世特警作战服一样服装的魁梧大汉,他们双手背在腰上,身体站得笔直,就如同一株青松一般。

当所有前来朝拜的人,全都满面惊奇地看着这些壮汉的时候,不远处却是传来了刘三水那尖细地嗓音: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这出自战国策的一个小故事,不过却是让所有前来朝拜的人,骇然不已。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让刘三水念这些是什么意思?要杀谁?要斩谁?要诛谁?

不管这些人心中如何想,此刻高坐偏殿正中软榻上的李世民,眯缝着着眼睛,不发一言。

“臣等拜见陛下,拜见太上皇,拜见诸位殿下!”

众臣不敢怠慢,齐齐躬身行礼。

李世民敲了敲软塌的边缘,过了良久,知道众臣心中开始发慌地时候方才淡淡地说道:“免礼吧!”

“呼!”

一众文武百官心中呼出一口浊气,低垂着脑袋站起身子。

而那些五姓七望的族人们,心中却是‘咚咚咚’地跳动了起来,紧张地都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这《唐雎不辱使命》的典故,在平常看来,不过是个小故事,可是放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却是让一众大臣们心中胆寒。

这小故事中的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文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通篇虽说都在讲述唐雎的机智、果敢,说他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可是谁又曾看到,秦王讲述的帝王之怒?

即便是你唐雎刺杀了秦王又如何?帝王崩,必将牵连唐雎的家人,不仅株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