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好面如其人(第1/2 页)

外卖小哥的传奇人生 懒惰的卤面 11 字 2024-03-29 10:14:09

在中原腹地的这座十八线的小城市,如果面馆的名字前面没有加前缀,比方说兰州拉面馆,刀削面馆等等,那便默认是烩面馆。

相比其他的面食,烩面的好坏评价主要在汤汁,所以一般很少走外卖单。但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有人愿意从一家烩面馆里点外卖,那这家店的味道一定还不错。

左转进入了一条小路,并没有走多远,王伟便在小秋的示意下靠边停车。

接着在小秋的带领下,三人七拐八拐的步行走了五六分钟之后,才找到了一家极为不起眼的小店。

店门口正上面挂着一个黑乎乎的招牌,王伟仔细的瞅了一下,才勉勉强强认出“李记烩面”四个字。店里面也只有四张陈旧的老式方桌,上满客的话也只能容纳十五六个人而已。

王伟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先前想差了,这种店怎么看也不像是会有人点外卖的模样。

自从王伟调回到市里之后,已经很少到这种档次的饭店吃饭。并非是他自持身份,也不是因为他有洁癖,而是因为以他的性格,能推掉的应酬都已经推掉了,实在推不掉的,请客的人也不会将就餐的地方选在这种小地方。

所以,今天因为小秋的原因再次来到这种市井小店,王伟不但没有觉得不适,反倒是倍感亲切,心情不由得也放松了下来。

即便还没有到正常的饭点,小店里也只剩下了门口的一张桌子还空着,三人便顺势坐了下来。

虽然方才是王伟说要请客,但小秋却是毫不客气的直接朝着正在一个同样陈旧的木头收银台后低头算账的老板娘说道:“老板,一份...三份面。”

老板娘约莫有五十来岁,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看到是小秋之后脸上立刻布满了笑容说道:“是小高啊,好几天没见你过来吃面了,今天还带了客人,不容易啊。”

小秋轻轻的“嗯”了一声,便也不再言语。

几个人第一次凑在同一个桌上吃饭,在等菜上桌的空档,按照惯例总需要有个人先出来说一些闲话好调节一下餐桌上的气氛。

本来这个任务应该交给小秋,毕竟王伟和柳晓萌算是通过他才认识的。但偏生小秋又是三人中话最少的那一个,坐下之后便一如往常他单独来店里吃面一样,直愣愣的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就等着上饭。所以,这个调节氛围的任务便又自然而然落在了王伟的头上。

好在,王伟虽然对这饭桌文化也不是特别喜欢,但毕竟身为一名从基层上来的正科级干部,这方面的经历实在没办法不丰富,而且面对的又是小秋和柳晓萌,不用特别注意有啥忌讳,所以张口就十分应景的找了个话题笑着说道:“要说这烩面,最好吃的还得是羊汤烩面,而这羊汤烩面是否正宗的关键,则是在汤而不在面。这面里的白汤得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大火猛滚然后小火慢煲,中间下七八味中药,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般,喝起来味香浓厚、回味悠长。所以,才有一种说法,说是吃烩面,面可以剩下,但汤必须喝完。”

王伟的声音不算大,不过由于这店面实在太小,所以其他人便也听得清楚。

收银台后正在总账的老板娘闻言再次抬起头来笑盈盈的说道:“这位大兄弟是个懂行的啊,一会你尝尝咱的面,绝对正宗,包你满意。”

从小在西北长大的柳晓萌听得是一愣一愣的,头一次知道一碗面里竟然还有这么多门道,情不自禁的问道:“这样的一碗面得好几十吧?”

王伟如老师般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不用,并非越是正宗的东西越贵。反倒是现在一些假装自己很高端的面馆,为了迎合一些有钱人的心理,弄一些虚头巴脑的什么海参烩面、和牛烩面,动不动就要几十上百。在我看来,这些乱七八糟的改良品不但在味道上不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