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没有错吗(第2/2 页)

,士子习六艺,细说起来都是全才。

范成明:“主动到跟前的只有这一个。”

唐高卓的选择在驿站中不是秘密,杜乔人缘亦是不错,但范成明在原地站了许久,也只有这一个找上门来。

吴越摆手,示意此事暂且放下,直视大堂内众官员,“诸位可曾想好何去何从?”

一个面色僵硬的官员率先出列,手上举起着一个信封,上书“辞呈”二字,“世子,下官母亲年老,欲回乡侍奉舍亲。”

孝道大过天,辞官回乡尽孝,走到哪儿都是体面的理由。

吴越:“彦方,收下。”

陈彦方接过辞呈,他身后的护卫上前送上十贯钱两匹绢。

这点财物在吴越的人情往来里不值一提,但落在一般家庭,算是一份不错的程仪。

辞呈收了,程仪送了,就代表文城这个烂摊子与他无关了。

有一就有二,陈彦方统共收了八份辞呈,送出去七份程仪。

唐高卓不算,他又不走。

吴越:“尔等欲归乡的,留出半个时辰收拾行李,两卫军士会护送出文城境内。”

“文城诸县代理官员,军士同样会送你们赴任。”

驿站内官员分为三波,一波离开文城,从河东各处借道返乡,一波响应各自职责去上任。最后剩下打算再坚持坚持的杜乔等人完成本职任务后去行营待命。

偌大个人满为患的昌宁驿站,瞬间散得干干净净。

耿鸿年轻尚有冒险精神,心中藏了一把火,想撞一撞这南墙。加之杜乔决意留下来,两人在一处好歹有个照应。

大不了他再辞官呗!

耿鸿记着数,“京官辞了五个,候补官员辞了三个。”走了将近小一半的人。

寒门不是贫寒的寒,能支持子弟读书进学做官,不大可能窘迫到等着俸禄换米下锅。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必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报之。

士子,图一个体面。你做的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冉智明:“这么多人辞官,长安是否震动?”

如果吴越强硬的将人扣下来,调职算不得大事。往后陆陆续续辞官,亦不会有影响。

一口气接了八封辞呈,虽全是微末小官,但集中于一地,怎能不引人侧目。

对辞官者风评定然有影响,国家危难却打退堂鼓临阵做逃兵。

抛开事实不谈,难道没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