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三章 傻子学拳(第1/3 页)

断头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尚雍散人 38 字 2024-04-22 22:12:54

如此一来,两家便结下了血海深仇。王老好虽然报了官,然官军只是像模像样的搜缴了一番,便打道回府了,末了还带走了附近村屯的鸡、鸭、鹅、狗作为军粮,使得四方百姓怨声载道。盖辽河也深知,此乃夺妻之恨,疙瘩是解不开的,便也时不常的带人来骚扰,不是借粮,便是抢人,双方时有交锋。好在王老好的儿子,是天生神力,盖辽河一时也占不到便宜,双方便在暗中积聚力量,静待时机。

众人听了老人的遭遇之后,均感觉气愤和无奈,就连王大胆儿也攥紧了拳头,好像就要打人似的。正在说话之际,忽然棉门帘子一挑,从外头进来一个后生。从相貌上看他比麻三儿略长了几岁,然个头儿却比麻三儿高出两头还不止,且双肩宽阔,手粗脚大,透过他一身的短裤褂便不难猜到那满身的疙瘩肉了,好在青年的脸上并非凶神恶煞,而是憨憨厚厚的,甚至还有这些许的腼腆。

王老好儿一见青年进来,连忙给大家作介绍,说这就是自己的傻儿子,王大愣。麻三儿见王大愣还傻傻的站着,急忙沿着炕沿往边上蹭了蹭,让出块儿地方给他坐。王大愣也好像跟麻三儿有缘,见他腾出了地方,就憨傻的笑了笑,挨着麻三儿坐下了。王老好见傻儿子也不知道跟大家伙儿打个招呼,不由得苦笑了一下,王大胆儿怕他尴尬,忙上来打圆场,说公子虽然相貌憨厚,却是个贵相,将来定能在军中博个出身,能光宗耀祖呢。王老好儿情知这是恭维,但也不好再说别的,只得将话题一转聊起了儿子的经历。

原来在王大愣降生之时足足有十多斤重,差点儿将他娘累死,好在婴儿健康,结实有力,这也让全家人安心了不少。然而这孩子打小儿就有些憨傻,长到了七八岁还不敢开口说话,不但见了生人就躲,且有个风吹草动就须躲藏起来,这可愁坏了爹娘。唯有一节,这孩子从小就力量奇大,体格子也非常结实,车轴腰,石头墩子腿,小小年纪竟能拎起一大桶水,挑起一副石头担子,不用说劈柴一类的农活儿,就是再重些的也没问题。可就他这样一副傻样儿,长大了甭说支撑家业,就是想开灶另过,也是难事啊。于是老两口儿只好令打主意,想要让孩子去学样手艺,将来也好自立门户,谋个前程。

老话讲:文能开智,武练腰筋。在学艺之前,若是能让王大愣识文断字,那不是更好吗?于是王老好儿没少费心思请先生教他文课,然王大愣的脑袋就是不开窍儿,先生教了不少日子,他竟然连字也认不全,且一到背书就眼皮子打架,叫都叫不醒。先生当然也有法子治他,先是打手板儿,后是头悬梁,怎奈他皮糙肉厚,是打也打不动,掐也掐不醒,就差给他坐老虎凳,喝辣椒水儿了。就这样先生被接连气走了好几位,然这傻孩子却丝毫没见起色。村中的孩子也时常拿他取乐儿,好在王老好颇受敬重,所以王大愣才不至受了委屈。然等他长到了十七八岁,这副憨傻的性子不但没变,反倒变本加厉起来,不但像个大闺女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且连个媳妇也说不上。老两口儿整天是唉声叹气,却也无法可想。

后来他们一家人为了逃荒,闯了关东。关外大地乃是天高地阔,野趣无穷的,如此一来倒合了这傻儿子的口味了,自此便天天在荒郊野外玩耍,性子也渐渐开朗起来了。然而王老好儿却始终觉着,自己的儿子倘或没有一技傍身,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立足的,便拖了同族的关系,找到附近县城的一位武教师爷,想让大愣跟着他学些把式,倘能有一身的拳脚功夫,便足能成家立业了。如果祖宗有灵,说不定还能让他从军立功,待朝堂之上颁下一道皇王圣旨,便也搏了个封妻荫子了。

虽然王老好儿预想的不错,可这愿望却是往往不易实现的,待爷俩甫一进城就出了岔子了。原来这王大愣人如其名,上堂拜师,只知道一个劲儿地磕头,把他爹在路上教的一番说辞,都忘了个一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