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 大宋反派(115)二更 大宋反派(1……(第2/3 页)

没你就不行小说最新章节 林木儿 1226 字 2024-03-01 03:22:13

四爷点头,“大宋虽商业发达,然则,弊端是垄断在大商家手里。要想从大商家的垄断中取利给百姓,就需得调整商税。”

其他人就听懂了,完颜石鲁就说,“这就是看叫一家哭呢?还是叫一路哭?”

是这个道理!辖制大商家,哭的只一家;不辖制大商家,那就得一路的小百姓哭。

桐桐在外面听了一会子,就转身走了。

范仲淹的谏言都基本切症,全点在了大宋朝廷的弊病上了。他的改革之所以注定失败,那就是因为触动了大地主和大商家的利益。

其实,他现在的很多提法,跟之后的‘庆历新政’的一些做法是切合的。他意识到了问题,但没有改革成功。

这个折子送到赵祯手里,赵祯会怎么去想,咱也不能知道。但是,四爷把这个折子拿到议事厅,当一件正经事在跟部属讨论。

讨论这个之后,对大宋了解不多的也都知道大宋朝廷的毛病在什么地方了。一方面,心理上绝对不会想着去依附大宋,因为瞧不上大宋了;另一方面,了解对方同时,咱们也引以为戒。

换言之,四爷在统一思想。我可以嘴上嚷着雍郡是大宋的一部分,但下面的人不能傻呵呵的真这么去想啊!咱得在针砭时弊的过程中,叫大家意识到:大宋原来是那个样子呀!凭什么给它效忠。

这么一闹腾,江淮受灾之地的百姓,在秋后就陆陆续续有了北迁的。

北迁好啊,北迁按照人口的多寡给分地。而且,北迁之后每个地方都有朝廷开始的义栈,在自己的房舍建起来之前,可以在义栈中暂住。新来的人家,泥坯草舍就行。他们多是同乡一起走,相互帮衬着就把房子建起来了。

只要盖好了,符合雍郡规定的一户一宅的大致面积。那县衙就免费给办理宅基地契,但是,这个地三十年内不许买卖。

不可能你造了房子,有了地契,你转手卖了。可不可能!三十年,三十年后,这个可以买卖。

而且,所有农户还能免费领到种子,五年内免一切赋税。

于是,灾后再登基江淮之地的人口,范仲淹就觉得不对,人口锐减,民户几乎减少一半。这情况就严重了。

这一调查才发现,人口北迁,去雍郡落户安家了。

再去打听,好似所有人都知道雍郡怎么征收农税、怎么征收商税。

范仲淹便找了晏殊:“晏大人,朝廷若不改革,他日正统便不知是谁了。”

晏殊恨不能捂住范仲淹的嘴巴,外面北风呼啸的,他叫伺候的小厮:“看着门户。”

把人打发到外面站着去了,这才道,“范大人,话不能随便说呀。”

“晏大人,雍郡的事您不该瞒着。”范仲淹看着晏殊,“那一项项政令,都是针对着朝廷来的。朝廷之弊,雍郡全无。大人去外面听听,不管朝廷上怎么议论雍王心存二至,百姓无人信呀!两地之间无阻隔,农户、商人一盖不禁绝来往。那边的任何消息都会传回来。”

晏殊摆摆手,“你先坐!坐下说。”

坐不下!范仲淹觉得还有更严重的,“有将士去北地探亲,在北地竟然受优待。”

晏殊坐下一言不发。

范仲淹站在晏殊的边上,手点在桌面上,“所有将士在雍郡行走,住驿站费用全免。若是病在路上,医馆全免诊治。只要拿身份文牒去衙门验明正身即可!便是一时手头紧,也可向衙门求助,凡是衙门推脱不理者,可向各地驻军求助。一旦查实,官员便以渎职而论。”

晏殊点头,“这事……我知。”

“这是何等大事,一旦传扬开来,军中人心便乱了。”范仲淹就道,“为今之计,想保国祚,唯有变法。”

晏殊看着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