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晏殊之论(第2/2 页)

一世富贵小说怎么样 安化军 480 字 2024-02-18 08:30:49

相公说的是,这一个‘柄’字用得极是妙!朝廷治天下,必有其柄在手,不然遇事无处下手。不只是佛事,其余各政事同理,当有国柄在朝廷之手!”

徐平一直强调条块结合,实际上主要针对地方和朝廷。晏殊用这一“柄”字,范围就扩大到所有的政事中了。朝廷要理政,手里必然要有一个把手,用以操控天下。什么政事没了这个把手,则就容易脱出朝廷掌控,看着乱子出来却无能为力。

章得象为人谨慎,话不多,在政事上用心也不够。对徐平和晏殊讲的这些,他没有多少兴趣,聊了几句就岔开话题。

立了西平王,设了僧录司,西北最要害的瓜沙两州便就稳定下来。那里多是汉人,有胡人也早已经汉化,只要在佛教上不出乱子,其他就一切顺利。

灭了党项之后,河西周边和西域已经没有大的势力。与沙州接壤的西州回鹘即是高昌回鹘,在太平兴国年间曾经积极向中原王朝靠拢,主动称自己为外甥师子王,即延续唐朝时与中原的甥舅关系。不过宋太宗北伐失败,影响到了西域各国的倾向,此后他们开始靠拢契丹。大中祥符年间,耶律化哥受命征讨叛乱的阻卜各部,攻击了遇到的高昌人。虽然契丹人归还了俘获,惩治了耶律化哥,与高昌回鹘的关系还是冷却下来。

随着宋军攻灭党项,击败契丹的消息在西域传播,他们对中原王朝明显变得热情。不只是西州回鹘,黄头回鹘和喀喇汗国也派了使节到肃州见韩琦,要遣使入贡。

宋朝在西域重建藩属国秩序阻碍不大,朝廷明确了大军不再西进,停止于肃州也让这些地方政权安心。瓜沙两州仅设都巡检司,而不驻大军,就是表明停止扩张的态度。

所谓贪多嚼不烂,从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的藩篱尽皆失去,宋朝确实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扩张。现在只能集中力量,对付北边的契丹,把燕云之地收回来。

接下来西北的方略,就是集中力量发展新占的党项之地,把河西和河套地区的生产发展起来。有了这两个基地,才有向外扩张的本钱,不然仅仅大军粮草,就足以耗尽半个天下的积蓄。位于最西部的瓜沙两州,不驻大军,作为佛教中心,也作为通商贸易中心,从经济和文化上影响周边地区。首先争取周边势力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时机到了一切水到渠成。这个过程要多久?或许十年,或许数十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