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清明(3)(第2/3 页)

深宫缭乱写的什么 尤四姐 63 字 2024-02-18 06:45:46

、来……”太后招呼他们坐,递个眼色,底下侍茶的把预备好的茶盘呈敬了上来。

皇帝在太后下手落座,嘤鸣一旁侍立,太后咦了声,“别站着,坐下吧。”

嘤鸣却笑着摇头,“谢太后恩典,奴才在家时学过茶道,今儿正好伺候您和万岁爷。”

太后的茶具是顶好的嵌玉包锡,这种紫砂壶俗称“三颗玉”,壶钮、壶把和壶嘴以玉镶制,搁在南炕前的茶案上。暖阳照下来,镶玉处晶莹剔透,壶身包裹的锡被打磨得锃亮,发出一种乌沉的、朴拙的质感。

太后起先还和皇帝说家常,皇帝每常也把听来的民间俗事讲给她听。但今儿有些不一样,打从嘤鸣洗茶开始,各自都沉默下来,就看着那双素手不紧不慢地施为。

袖子微微卷起来,露出一截雪白的肉皮儿,阳光下清透得同那“三颗玉”一样。冲泡、封壶、分杯,每一次转腕都有细腻婉约的况味在里头,手上碧绿的镯子也柔旖地漾动,光线透体,泼墨一般,在她小臂上洒下一汪翠色。

多好看呀,太后实心地赞叹,茶不茶的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人。她扭头瞧皇帝,皇帝垂着眼,面上没有挑剔,也没有不以为然,甚至表情严肃,目光专注。

他能这么看一个人,是好开端。太后掖着袖子,团团的脸上浮起笑意。茶泡好了,嘤鸣小心翼翼呈上来,她接过啜了一口,见皇帝也接了茶盏,太后意有所指地品咂,“依我看,今年的龙井要比往年的好,皇帝你说呢?”

皇帝自然不会说不好,顺承道:“额涅喜欢,于闽浙总督是大功一件。过程子茉莉香片也该进京了,调和这龙井,香气必然更深远。”

皇帝从来舍不得夸人,太后是知道的,便热络叫嘤鸣坐下,“你也品一品,要是喜欢,我打发人送两罐去你下处。”

嘤鸣一早晨没来得及吃东西,如今是腹中空空。她自小有醉茶①的毛病,即便小小一杯也要起症候,心发慌腿发软,再严重些会直接倒不上来气儿。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儿了,这两年一直将养着,料着眼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吧!

太后的恩赏,断不能不识抬举。她蹲福谢了恩,坐在杌子上抬袖饮茶。一个深谙茶道却不懂茶之奥妙的人,明明牛嚼牡丹似的,还要装得很受用模样,真切地夸这龙井何其清、何其香,然后小口小口地,把杯盏中的茶都饮尽了。

宫女又添了一杯,她瞧着澄澈的茶水,嗓子眼儿里苦成一片。外头宫门上忽然有小太监跑过,叫御前总管逮住了,压声斥骂:“狗东西,作死不挑好时候!这是什么地方,容得你这么窜天猴儿似的!”

太后一向宽和,问跟前宫女怎么了。宫女上外头查明了原委,进来回禀说:“外边门上对子叫风刮下来了,小虾拾着了拿回来,只因没眼色,被德总管拿住了,过会子再处置。”

太后哦了声,说何必,“大好的天儿,为这么点小事置气不值当。”

皇帝因跟前人惊扰了太后十分不悦,又不好当场问罪,脸色便不大好看。嘤鸣是个懂得周全的人,冲太后一笑道:“说起对子,奴才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笑话来,我说给您解解闷儿,好么?”

她还未说,太后已经准备开笑了,点头不迭,“你说,也好取万岁爷一乐。”

于是嘤鸣正了正身子娓娓道:“大年下,有一家子张罗贴年画。老爷子想讨个吉利,就吩咐儿子,说‘你瞧着正偏,我要是贴得靠左了,你就说升官。要是贴得靠右了,你就说发财’。最后贴好了,站在上头问儿子怎么样……您猜他儿子怎么说的?”

太后瞧瞧皇帝,摇了摇头,“猜不着。”

“儿子说正当间儿,既不升官,也不发财。”她说完,自己乐起来,一双笑眼眯成了一道缝。

太后愣了一下,也跟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