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章 偶遇(第1/3 页)

上面这则故事并不是想说山参真有那么神奇,而是说明采参不易,免不得价格高昂,如不是大富之家是绝计用不起的。贾傻子的爹是土生土长的关外人,知道人参的价值,他仗着家中富足,便买来人参炖上老母鸡给儿子吃,谓之“补养身体”。可是老话儿说“小补益体,大补伤身”,这么个补法儿,大人都承受不了,何况是一半大孩子了。于是一来二去间补过了头儿,贾傻子发了一顿高烧后便傻了,直到老爷子去世也没治好,只好将偌大个家业交给他掌管了。这位本是个少爷秧子,没心没肺的主儿,更兼之痴傻呆孽,整天介不是坐在家中发呆,便是漫无目的的闲逛。城中那些噶咋子、琉璃球,因没有饭辙,便来他这里哄傻子开心,骗吃骗喝。成瘸子也看到了这条门路,便混济于贾傻子家中,做了个撒满巫师,也挣得几文钱钞。

麻三儿按照路人的指点找到成瘸子,他掏出刚得的棉花钱,说要给成瘸子做件新棉衣穿。这一来可把成瘸子感动得老泪纵横,起初他还想着能在麻三儿身上占点儿小便宜,而今看起来真是“人家掏了心窝子,却被自己当成驴肝肺”啦。他感动得双唇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在心里打定了主意,“从今以后,只要有他成瘸子吃的,就必然有麻三儿吃的,他们就是这世上最亲近的人啦”。

成瘸子见麻三儿跑的满头大汗,便领着他到了街边的烧饼铺,要了两碗热羊汤、十来个烧饼,一并坐下来吃喝闲谈。二人有说有笑,互诉衷肠,直到天晚才相互别了,各自归家。麻三儿连夜赶回王府,刚一进屋便觉着肚子疼痛,接连跑了几趟茅房才稍好了些。乡下人对此也不以为意,只要是身体不舒服,睡一觉也便行了,然而过了四更天,肚子却又绞劲儿疼起来。外头正是鬼呲牙的时候,天气又冷,他实在不想起床,可肚子却不答应,紧着一个劲儿地叫唤,末了他只好硬着头皮爬起来,到外面去上茅房。

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侯啊,麻三儿掀起厚重的门帘走到屋外,夜空中,冰冷的雪花儿一个劲儿地打在脸上,他抬起头,看了看乌沉沉的天,未见到一丝月光,幸而地上有雪光映衬着,倒也能看清路径。他迷迷糊糊的往茅房走,心里还念着刚才的美梦,可正当他路过一座假山的时候,对面的墙头儿上突然有什么东西闪了一下,继而轻飘飘地飞进一团黑影儿来。由于事出突然,麻三儿还没有来得及害怕,他揉了揉眼睛,下意识的往假山后退了退,见那团黑影刚一落地,便伸展四肢成了一个人形,高高瘦瘦的仿佛是一副骷髅架子,只是两脚稳扎地面,身体则随着阵阵夜风,微微晃动。

寒风中麻三儿打了个激灵,头脑中的睡意被赶得无影无踪了,他首先就想到了鬼,因为王府的围墙高有丈余,外有兵丁昼夜巡视,什么人能从这儿跳进来?既然不是人,那必然是鬼了。眼下自己没带驱鬼的桃木剑,更没有戏台上的黄纸符与降妖杵,手忙脚乱间,他被心中的惶惑与急迫弄得满头大汗,却还是想到了一个最最厉害的法子,跑。

但自己到底能不能跑得过鬼呢?麻三儿的心里没数儿,但他自信于从小练就的一双“飞毛腿”,定可让他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他偷见那只“鬼”仍在原地摇晃着,并没其他动作,便悄悄别转了身,准备逃走。人在越害怕的时候就会越感到好奇,麻三儿当然也不能免俗,他自觉着绷足了劲儿,便扭过头儿,想着能再看一眼“鬼”的模样。然而此时那个“鬼”已经不再晃动了,而是轻轻扭过身,向墙头儿上望,腰间正有什么兵刃映出点点寒光,在雪光中甚是扎眼。那或许是飞刀,又或许是钩镰,可不论是什么都不免让人心下了然,来的并不是什么“鬼”,而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飞贼。

其实关于飞贼的传闻,麻三儿都是从白七爷的口中知晓的。白七爷,本名白响,回族,祖居关中,家传一口春秋细刀,重四十二斤,精巧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