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忽而心动(第1/2 页)

“李书记,您这可就是为难我了。”杨林对于李成康的暗示报以苦笑。

“怎么?”

“因为我得确定一下,您的意思是让众音接手还是仅仅赞助呢?”

滨海在全国范围内,也算得上是一座足球特色城市。拥有一只甲A球队,嗯……明年可能就会改名为中国超级联赛,但改了和没改其实没啥区别。如果一家企业投资了一只球队,如果只是赞助,或者强一点冠名,对于企业的知名度的确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过,如果要说入主一只球队,玩儿足球?哪就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先说优点,同样是提升企业知名度和曝光率,拥有一只球队跟赞助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对于本身名气的提升之强,圈儿外人根本就想象不到。

杨林依稀记得津门有家做鞋垫起家的公司就因为入主了球队,只是配合一定的营销手段就,短时间内就让它的产品火遍全国。

不过那家企业最后也因为自己本身的各种问题凉透了。

另外就是南方一家房地产企业,凭着雄厚的资本让其入主的球队一度称霸亚洲。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太烧钱了。

杨林曾经也是一名资深球迷,想要提高一个球队的成绩,必须要从软硬件双重入手。

球队需要良好的环境,比如高规格的训练场,完备的后勤以及医疗团队,出色的青训来保证球队的造血功能,球队也需要优秀的教练和球员,这一切,都是需要钱的。

内援就不说了,好的外援,特别是大牌球星,动辄几千万上亿的不菲身价,而且很多当打之年的球星,就算你出的起钱,人家也不见得乐意来。

再者说,最近这几年,球坛的风气并不好,贿赂裁判、假球等新闻频发。

如果说李成康想让杨林买下滨海的这只球队,杨林就算再有钱,也只能望而却步。

一来众音并不太需要足球去给他提升知名度,二来,他还没有膨胀到可以随意玩儿足球的地步。

当然,如果这个问题几年后李成康再问他,杨林可能也不会有如此多的顾虑。

看看现在以及以后中国足坛上足球玩儿的好的那几只球队,背后都站着什么人?

除了能源、地产这种超级吸金大鳄,谁敢随意玩儿?

就算目前的滨海宜中俱乐部,那也是烟草公司啊。

“接手滨海宜中。”

听到李成康的这句话,杨林顿时愣住了。

在他的记忆里,滨海宜中确实是今年退出的,但接手球队的不是一家叫超能的集团公司么?

“宜中集团不是一直都做的挺好么?”

滨海的这只甲A队伍,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年年的口号就是保八争六,但年年都在保级的边缘徘徊,偶尔能打出几场亮眼的好球,但也就那么回事儿。不过今年的成绩似乎还不错,在联赛杯上还得了个冠军。杨林说他们做的“挺好”真就只是客气一下而已。

李成康叹了口气道:“最近大环境不太好,宜中集团以为改制已经有退意了……”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接着道:“我这次来呢,是以私人身份过来的,也是过来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其实在李成康来众音之前,市府的相关人员也跟滨海市内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谈过这件事。但是,那些大国企,大集体企业,对此都没有什么兴趣,顶多是赞助点钱,甚至连冠名权人家都不要,在队服上秀个名字就OK了。理由很简单,人家那种企业,每年的开支都是有计划的,投资以及经营一家球队,并不在计划之内,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咯。

李成康来找杨林,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的心思。在他看来,众音其实是个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