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x女士脚步轻快,在五香街的宽阔大道上走向明天(第3/6 页)

残雪文集第四卷·突围表演 残雪 23 字 2024-02-18 08:03:11

说道,“称之为‘牢不可破’也不过分。为什么交申请呢?一贯的虚荣心作怪,放不下臭架子呀。不过这种举动我们还是要欢迎,这毕竟算得上是一个姿态,这个姿态与洞开门户、在窗台上放花瓶,然后端坐窗口的姿态没什么两样的,不过是她干什么都喜欢拐弯抹角罢了。”煤厂小伙与丈夫好友也向黑板报投了稿,他们在长达万言(约占了十几块黑板)的文章中叙述了他们与这位当今代表的亲密关系,字字句句催人泪下,他们认为X女士之所以有今天的觉悟,他俩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们差不多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今天的美好前景”。看看他们所住的地方吧,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吧,只有石头才不会感动!他们是两个脚踏实地的实际工作者,就连A博士这样的高等理论家,在撰写论文时也离不了他们所提供的出色的素材的。在荣誉面前,他们从不伸手,他们甘当小人物,这使他们得到更大的乐趣。如今,看着他们所爱戴的女士终于甩掉了包袱,脚步轻快地向美好的明天迈进,他们怎不感到由衷的快慰呢!他们早就盼着这个特殊的日子了呀!黑板报刊出之后,他俩紧紧拥抱,热泪滚滚。他们加倍地热爱X女士,因为她竟能想出这么好的一个由头来,他们祝愿她今后想出更多的由头,写出更多的申请,从而使他们的才智也得以更大的发挥。“在墙壁稍受风雨侵蚀,但离倒塌还差得远的情形之下提出申请,实在是一种极为可爱的举动。若果真即将倒塌才提申请,就未免有功利之嫌了。”

然而两星期之后,人们走过X女士家,看见临街的前面那间房成了一堆碎砖瓦砾,幸亏X女士早有防备,将一切值钱的东西都移到了后房,而后房的四面墙还结实得很,“起码可以支撑五十年。”X女士似乎也很高兴,逢人就说,“早就料到结果会是这样。之所以递申请,是想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房子倒塌后,她果然获得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清静。我们五香街的群众,对于X女士的思想动态固然十分关心,那与每个人的命运直接相关的,但讲到砌房子,众人便踌躇起来了:有这个必要吗?会不会过分地娇纵了她,使得她从此又目中无人起来,使得她刚刚获得的一点进步、一点成绩又丧失得一干二净呢?不行,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觉得一定要作慎重的考虑,他们的态度关系今后的前途。这样想过之后,大家就在房子的问题上装聋作哑起来了。每个人都说没有亲眼看到申请,或没有看清。“那是上面的事,我们的博士会安排好一切的,听说他对这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有的人还闪烁其词地推卸责任。人们仍然关心X女士,只是在这段时间里没人上门去找她了。因为要去找她,就得绕过那堆碎砖瓦砾进到她屋里,万一被她一把揪住,充作小工,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出点力倒没什么,主要是怕破坏了原则。再说我们大家都忙得不得了,对于我们的X女士,我们只要在心里惦记着她就行了,用不着每天找上门去麻烦她。后来他们将房子问题用了一个代号“T”来代替。“T的问题,”他们说,“A博士自有安排。”X女士现在得出一条经验:有的时候,欲让人们将自己遗忘,就得有意找上门去。提请人们注意自己,才能达到目的。她将这条经验反复背诵了几次,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又反复运用了这条经验,据说“都很成功”。不管X女士的主观意图如何,反正从她交申请这一举动上,说明X女士与大家是有着很好的、正常的关系了。每当外地代表团到来,我们就亮出X女士的申请,告诉代表们,我们五香街,是怎样一条街,在旁人看来是无法设想的事,在我们这里如何得到了实现。X女士一连交了五份申请。这五份申请,除了第一份是修房子的外,其他四份,一份是要求补助钱粮的,一份是要求免除她的社会活动的(理由是来访者太多,她接待他们便是间接参加了社会活动),一份是要求替她维修铺面的(那铺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