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 页)

遍地枭雄 王安忆 15 字 2024-02-18 08:03:11

王,到三王,都担负起毛豆成长的责任,这促使大王继续完善理论,二王三王则更加自觉地实践。于是,这个小社会里,又有了前辈和后辈,有了传继的关系。

毛豆随了大王,二王,三王,开始了他的新生活。应当说,这新生活虽然有着许多新课题,可是,在某一方面,甚至可说是相当本质的方面,是切合着他的天性,那就是两个字:自由。和二王三王生长在社会负面的情形不同,毛豆的自由天性追其根源,大约来自于悠久的农耕生产方式。农耕生产的自由性,其实更是一种驯服,对自然绝对的驯服。这不是被打败了的臣服——力量实在太悬殊,根本谈不上较量,人就是自然的子民,受其养育,受其恩泽,人知道自然是于自己友善的,便甘愿受天时地利的指使,打心底里情愿。那些生活劳作的口诀,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如“春种秋收”,其实都是人和自然同心同德的表现,是人和自然通上了性情。所以,所谓“自由”,其实也就是“自然”,顺其自然的意思。但事实上,毛豆的自然天性,也有一些些不自然了。他是在荒废的田园里长大,自然繁荣生息的景象早已经消失,他们是驯服来着,可驯服谁呢?而他们已经生就成无忧无虑的人,此时亦还无忧无虑着,难免就有些没心没肺的意思了,于是,自由也变质了,自由顺了惯性演化成一种散漫的习气。然而,我们依然能从毛豆的散漫中,找到那自由品性的遗痕,就是天真的快乐。这年轻人总是无来由地欣悦着,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理由啊?连生计都是茫然的。可他就是快乐。这从无条件的信赖中遗传下来的快乐,信赖这世界上一切枯荣死生都有好意,不会欺人,只管放下你的心吧!哪怕是地里不再长庄稼,而是长出垃圾,或是水泥;叮叮当当的豆荚子变成漫飞的塑料片;日出日落,春华秋实的灿烂时间,被钟表分割为机械的钟点——这有什么呢?他心里不还有着一条莺飞草长的时间河,敲着他的生物钟?毛豆的快乐都是依着它来的,所以,说它没来由也不对。就这样,这年轻人温和友善地面对人生。要是,要是没有过和大王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他也许就将永远认识不到他人生的枯竭,他其实一点不快乐。后来,大王还讲过一个小姑娘才爱听的故事,可是这故事有一点合乎他们邂逅的情形呢——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个劫车事件更名为“邂逅”?这故事名叫“豌豆公主”,说的是某国国王的卫队在街上巡视的时候,捡来一个流浪女,自称是另一国的公主,王子对她一见钟情,爱上了她。可是,谁能保证她没有说谎,确实是公主呢?王室的婚姻不是开玩笑的。大臣们连夜开会,想出一个测验方法,就是在公主的卧床上放一颗豌豆,然后摞上一个床垫,再摞上一个,一直摞了十几个。第二天早上,公主睁开眼睛就抱怨道,做了一夜恶梦,就像是睡在乱石头堆上。大臣们这才放下心来,这样娇嫩的身体,必是出自高贵的血统。于是,王子和豌豆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也可从某一面印证毛豆和大王他们几个的关系,他们虽然萍水相逢,可却是出自一源。

听大王讲演,是最为沉静的一刻,会有一股特别深邃的空气滋生出来,那是思想的空气,他们的神情都会变得凝重。大王讲演,往往是忽然间,受到某时某地某情景的触动,即刻就开始了。这一日,是在南京的燕子矶——此时,他们已经旅行到南京,时间也到了旧历年的年底。本来就不是旅游季,再说天色向晚,石矶底下,路两边,出售旅游品的的商铺多打烊关门,石矶上更无一人。但光线未曾沉暗,霞光透过卷层云的绢丝状的透明幕帘,投射出千针万线,落到江面,横下来,千丝万缕流泻而去。那石矶突兀在江上,犹如悬在当空,这四人立于矶上,就是在天水之间。风极大,点了几次火都没点上,火苗来不及伸头,就没了。大王收起烟,一细眼睛,忽发问道:你们知道,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