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第2/4 页)

五代前的那些爱 郦波 17 字 2024-02-18 06:52:28

也就是说,要在什么“好男儿”之类的比赛中,如果就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真实表现来看,我相信如果只由女性来投票的话,那吴王夫差的短信支持率肯定要比越王勾践要高得多。身在局中的西施对这两个男人的态度应该也是这样,这从后来的发展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也就埋下了后来一场爱情悲剧的祸根。

说越王勾践被吴国俘虏了之后,先别想着复国了,得先想着怎么逃出来啊?于是他趁吴王有一次生病的时候,就横下心来,尝了吴王的大便,然后从大便的定性分析来告诉吴王,说大王您的病应该没什么问题了,马上就要好了。这夫差也是个心软的主儿,一下子感动得不得了,就把勾践放回国去了。夫差的逻辑是:你看嘛,这种事他都肯做了,他还能有什么二心呢?这真叫唯有非常之人方可为非常之事,这春秋战国,那就是一帮“非常男女”的故事。这勾践回国之后,就开始了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边在暗中积蓄力量,一边使出美人计,让范蠡寻找美女贡献给夫差。

这时候,西施出场了。

这里要注意,故事的主人公是出场了,但却不是用她自己的名字出场的。

西施,是姓西名施吗?

那肯定不是。

那按春秋时称呼人的习惯,是村子西边一个姓施的女子吗?

好象有点道理,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东施效颦”,东施就是一个住在村子东边的施姓女子,那西施当然是住在西边的。

但是早在西施故事出现以前两百年左右的时候,管仲,就在他的《管子?小称》中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也就是说,西施早有其人,而且已经成了美女的通称。只是后来这个西施盖过了所有前面的西施,使得人们以为,西施指的就是颠覆了吴越历史的那个西施。我觉得,这既是这个女子的悲哀,因为她为越国做出了那样大的贡献,却连美丽的名字都不能留下;但这又是这个女子最伟大的地方,是她让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历史里有了一种不只拘限于形式上的美丽的内涵。

其实,据民间传说,西施的名字叫夷光。关于范蠡如何发现西施,民间也有很多传说。《浣纱记》里说,是西施在河边洗衣服时的美丽身姿一举打动了范蠡,以至于他对西施一见钟情。另外一种说法是他看到西施面带愁容,就与她搭话,搭话过程中了解到她是为越国的亡国而哀愁,真是“天下兴亡,匹女有责”了,这让范蠡既感动又钦佩,一下子就爱上了她。

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施被从民间带到宫中,被教授举止礼仪,也就是施行美人计之前的上岗培训,而这个培训老师就是范蠡,二人在这个培训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同时也坚定了帮助越国复国的革命理想。

我个人比较认同最后一种说法,因为按前两种说法,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范蠡会把自己深爱的西施贡献出来,去帮助不是他的祖国的越国去完成复国大业。正是在计划的准备实施过程中,两个人渐渐产生了爱情,所以当计划必须实施的时候,这种爱情就必须让步给复国大业的需要,这也为二人爱情历程一开始就抹上了悲剧的色彩。所以,当西施被送到吴国去的时候,就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

当然,有人会说,范蠡可能不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啊,他可能是一个事业至上主义者,帮助越国复国可以让他更有成就感啊?所以相比较而言,他可能在乎复国多些,而在乎西施少一些。这样说。似乎有些道理,但如果范蠡真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后来就不会取名叫“鸱夷子皮”。

说到“鸱夷子皮”这个名字,就要说到第二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局、这场爱情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

声明一下,我们从故事的开始,直接跨越到故事的结局,为的是不让故事的过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