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第1/5 页)

五代前的那些爱 郦波 17 字 2024-02-18 06:52:28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流行歌手庞龙因为一首网络歌曲《两只蝴蝶》而在流行歌坛一炮窜红,他曾经说,他要感谢网络的传播力量,但我觉得他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远古时两个相爱的人,是他们的故事让那两只蝴蝶在东方的情感文化里有了无比神秘的力量。

我想,之所以我们对“两只蝴蝶”会那样的认同,是因为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经被梁祝化蝶的故事深深打动过。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东方式爱情理念的宣传“名片”不是《红楼梦》,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它早在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就被全世界的记者誉为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对于梁祝的故事内容,我想大多数人大概都是从越剧或由越剧翻拍的电影里获得的印象,说有个女孩儿名叫英台,她的故事特别精彩。她先是男扮女装到杭州去上学,路上遇到梁山伯,两人草桥结拜,在学校两个人朝夕相伴,同学三载,祝英台暗恋梁山伯,梁山伯却懵懂无知,只把祝英台当兄弟看。两个人毕业的时候,分别前有一段十八相送,是梁祝戏里的经典,最后祝英台与梁山伯约定,把家中的九妹许配给梁山伯,让他七月七来家中迎娶。送走祝英台后,梁山伯从师母那里得知,英台竟是女儿身,也就明白了所谓的小九妹其实就是英台自己,是英台把自己许配给了梁山伯。这让梁山伯非常兴奋,他根本就等不及到约定的东方情人节那天,一早就赶到祝英台家提亲,可是这时候祝家已经把英台许配给了太守家的公子马文才。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前,祝英台只能含恨送别了梁山伯。梁山伯兴冲冲而去,却败兴而回,不多久就抑郁而终。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逝的消息,在父母逼婚的那天,外披红喜服,内穿白丧服,与父亲谈好要先到梁山伯坟上拜祭,然后才去马家行婚礼。到了梁山伯的坟上,她脱去红衣,露出丧服,是放声大哭,这哭声感天动地,使得梁山伯的坟突然裂开。祝英台纵身一跃,跳进坟里,与梁山伯合葬在了一起。祝英台死后,她和梁山伯的坟上飞出两只美丽的蝴蝶来,他们相伴相依,再不分离,人们就把那双宿双飞的蝴蝶,一只叫做梁山伯,一只叫做祝英台,这就是美丽的“梁祝化蝶”的故事。

对于这个故事,我首先谈两个小小的疑问。第一,就是祝英台的父亲为什么在对女儿的态度上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第二,就是那个倒霉的马文才,他到底是怎么卷进这场故事里来的?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我说祝英台父亲的表现前后不一致是什么意思呢?

这要从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说起。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缘起是因为祝英台的女扮男装、杭城求学。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我考证了一下,从女扮男装所具有的社会性意义这个角度来看,至少在《四库全书》所记载的典籍里,祝英台的女扮男装在中国古代那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虽然先秦时的《左传》里也说过楚王的王妃樊姬偶尔也学男人扮成将军的模样,但这并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所说的女扮男装。而梁祝的传说大概起于三国以后、六朝以前,现在可以考证的,最早有梁祝故事记载的,应该梁元帝时期《金楼子》一书,此书著作的年代大约在公元552——554年间,可是他的原作在明末已经消失,清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还提到这本书。现存可以见到的最早记载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张渎的《宣室志》上开始有了较为详细记载。《十道四蕃志》和《宣室志》最后都提到晋丞相谢安奏请朝廷表彰这件事儿,也就是说,梁祝的故事最迟应该发生在东晋的时候。

后来一个较为著名的女扮男装的典型就是花木兰,但花木兰故事产生的准确时间应该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从时间上看,它应该是晚于梁祝故事的。至于说后代有很多女扮男装的事儿,那基本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