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只为你如花美眷,忍顾她似水流年(第4/5 页)

五代前的那些爱 郦波 17 字 2024-02-18 06:52:28

,崔莺莺是“久之,乃至”。你看,用了两个“久之”,就足以看出崔莺莺的不情愿。最后即使出来了,莺莺的表现还是“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就是也不拾掇,也不打扮,完全是为了敷衍一下下,才出来一下下的。所以席间,张生“稍以词导之”,莺莺的表现则是“不对”,就是面对酒席上张生的搭讪,崔莺莺根本就不理他。

那么崔莺莺为什么对这个救了她们全家性命的张生这么不上眼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到这个时候,虽然张生关注过莺莺,但莺莺从来就没关注过张生,因为她根本就不是一个随便的女孩子,更不是那种一见帅哥就两眼放电的女孩子,这是一个矜持而有内涵的女孩子,那么这样的一个女孩儿为什么又会像卓文君一样突然就“夜奔张生”了呢?

先来看看那位郑老夫人的表现,也就是崔莺莺她妈。在《西厢记》里,这无疑是个恶老太的形象,先是悔婚,然后又阻挠莺莺与张生相见,最后还有一出有名“拷红”戏,就是拷问红娘,要不是红娘一番机智的回答,这个灭绝师太一样的老顽固当时就要亲手扼杀了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但这决不是《莺莺传》里的那个老夫人。你看她一个劲儿地催着莺莺来见张生这个陌生人,女儿不肯见,她还要逼着她来见。等到让女儿坐到酒席上,她居然聊的话题是张生的家庭、出身,甚至还问到张生的年龄、生辰八字,这哪像是在表示感谢,分明是在挑女婿吗!后来莺莺和张生在小小的普救寺里同居,先后两次,共达两个月之久,你说一个做母亲的,而且就在身旁,能一点儿都没察觉吗?我觉得那是决不可能的。所以后来张生向莺莺询问她母亲的态度时,这里《莺莺传》记载莺莺回答的原文是:

“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

老实说,这句话说得有些含糊,古文是不加标点的,所以没有引号,我们不知道莺莺是就只说了句“我不可奈何矣”还是连后面那句“因欲就成之”都是她说的话。如果只说了前面半句,那就是莺莺说“我也不知道”,于是张生就想跟郑夫人谈这桩婚事。但如果两句都是莺莺说的,那意思说是“没办法了,妈已经知道了,现在就想着怎么让我们结婚了。”不管是哪一种,我想都透露出郑老太一定是知道女儿跟张生有私情的,而她的表现也是愿意莺莺跟张生好的。

那么没有了郑老太这个最大的阻力,张生又是怎样获得莺莺的芳心的呢?我以为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是张生的才情;第二,是红娘的帮助。

《莺莺传》里体现莺莺第一次对张生关注是张生通过红娘传诗于莺莺之后,莺莺这种女子你只凭外貌,只凭油嘴滑舌是很难打动他的,但一首好诗、一手好琴完全就可能获得她的芳心,张生先是精心创作了《春词》两首,后来又创作了长达三十韵的长篇情诗,既然得到了崔莺莺的回复,就说明张生的诗才是打动了莺莺的。

第二个因素大概更关键,就是红娘的援手了。但红娘为什么会帮助张生呢?我以为其实也是张生的另一种才情打动了红娘。红娘虽然在面对老夫人时表现得很机智,但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知道她其实文化水平不高,张生和莺莺写的诗她都看不懂。所以张生打动她的地方就不是靠两首情诗了,而是靠口才,事实上大概在红娘看来,口才好才显得有才情。张生第一次求红娘帮忙的时候,红娘也曾经反问张生,你既然喜欢我家小姐,找老夫人提亲就是了,老夫人那意思又不像不同意。结果张生说,自酒席上别了你家莺莺小姐之后,“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这话说得比较俏皮,就是我想莺莺已经想得要病入膏肓了,这要等媒人提亲,下聘,纳彩礼,不得等个三四个月啊,那时侯你红娘姐只能在干鱼店里见到我了,就是我早已等得病死变成木乃伊了。这红娘听